引用:
|
作者orea2004
沒錯
台灣就是早年不注重大眾運輸,才會這樣讓車輛無限制成長。
等到開始想做的時候,大家已經習慣自己開車騎車了。
要扭轉這種習慣本來就不是容易的一件事。這不能怪民眾。
日本人之所以習慣搭電車,是因為他們在社會上還沒有太多
人有能力買汽車機車的時候就已經在做城市內的軌道運輸了。
台灣的都市軌道運輸起步太晚,現在即使起步了,結果還是在為
會不會賺錢來決定要不要蓋這件事爭執。
民眾要不要搭大眾運輸工具取決於方便性跟經濟性。
方便性不夠或票價太貴,都會降低民眾的使用意願。
這是政府要傷腦筋的事情。
個人是覺得政府在蓋捷運的時候花了太多成本在美化站體這件事情上面。
|
1. 日本在二戰後, 大力發展軌道運輸, 當時的土地取得與規劃相對容易... 我國現在要整個翻盤, 很難!
2. 捷運等軌道運輸, 需要大量電力; 日本有40座核能電廠, 我國目前3+1座, 還面臨無核家園政治問題及先天我國是能源缺乏國議題... 如何因應, 想過沒?
3. 全球暖化造成天災頻傳,頻率與規模都逐年增加... 不知道大家在捷運的建設評估時,除了一般營運上的成本攤提外,有沒有把未來頻繁天災可能造成的損失估算進去?! 一次的豪雨或地震,造成的損失都是上百億,屆時又是面臨修復不修復的兩難... 921及八八風災,中橫公路建設兩難的問題不知是否還記得呢??
影片:
http://youtu.be/WqU-ByHIjNA
納莉颱風在台北縣市及基隆造成極嚴重的水災,死亡88人,失蹤13人,農林漁牧損失近7億元,經濟損失超過10億元,【台北市捷運泡水損失超過百億元】,粗估整體損失不輸921集集大地震,稱之為納利917水災。
參考連結:
http://tw.myblog.yahoo.com/liu653-b...ev=-1&next=1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