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
作者cesarlin
您果然還是不了解,中型以上公司運作不是開雜貨店,多賣一塊就是多賺一塊,基本上就是員工的成長加一元,然後公司給他加一元,對股東來說是反成長的,因為收入增加了,成本也提高了,報表上是持平的,在現代社會裡,企業持平其實是退步的,尤其是上市上櫃公司,持平代表股價下跌,代表公司資產銳減,更何況公司加薪給員工一元,成本增加不是一元是超過一元的。
有些東西不在那個位置是不會了解,你們可以酸,可以認為不賺錢是管理階層的問題,反正我只是提供你們另一個角度來看事情,我之前就說過了,我並不認同,這也不是我們公司的狀況,反正你們要加薪,換工作,找老闆談判都跟我沒關係。
|
員工的提昇就是一個零件的提昇
有部企業教育片裡面有個情節,公司進了一台自動化機器大幅提昇該區產能,但成品總產能卻未提昇,原因就是公司管理部門未能善加規畫流程跟分配所導致
所以有的公司能夠員工昇級公司跟著昇級,有的公司卻作不到,這不是作為零件的員工的罪
是管理經營者的罪,只要台灣中小企業還是抱著人請就有,支出越便宜越好的想法就會落入紅海競爭中
真正能過長年不斷維持正向營利的多半都是有核心技術跟充沛人才的團隊,炒短線跟幾近變態的成本控制手段都只能維持一小段的緊繃績效,傳產對於這個問題應該感概最深才是,當一項產品誰都能作,產能.品質跟服務也許都差不多時,你有何能力去跳脫這個大夥都窩在一缸裡短兵廝殺的局面?
所以才要談產品差異化,做別人想不到.作不出的東西,最少也要在核心技術上高人一籌才有可能,而這不是基層員工能做決定的事,但很多公司的老板跟管理幹部卻把不賺錢認為是員工的錯,這一點都不合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