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ajor Member
|
剛上大學的時候對歷史很著迷,曾跟著一個專長近代軍武的老師學習
袁世凱其實是一個能力非常好,有理想有抱負的人,二十幾歲就可以做到朝鮮總督
不但心思細膩,而且行政與軍事能力強大,對當時的清廷來說幾乎是新式軍閥代表
此人為人不能說忠心,但也不是全然以權謀篡奪大位,譬如孫中山跟她角力時
要她南下接受大總統位,先是稱病,後來孫中山才妥協讓她在北京典禮
看到這邊感覺似乎很陰險,但若是正常人也不敢離開自己的封地到別人家裡去
當時的中國其實是有改制中華帝國的根基,帝命於我有何栽?
上面怎麼做跟小老百姓關聯不大,也沒有如今日如此紮實的民主思想
蠢就蠢在過於躁進,被鬥垮之後,一批培養起來的北洋軍閥又沒人能出其右
到了民國十七年北閥之後,為了避免軍閥或地方仕紳把帝與當時的革命軍政府聯想在一起
政府需要大力抵制帝制,再者當時也沒有那個時空背景因素可以推動類似帝制的統治結構
所以袁就成了替死鬼,許多功績與真正的實力就從史書中被抹除掉了
那個年代幾乎每一個都是用盡心機的人,除了黃興自己願意被邊緣化以外
其他人都想盡辦法接近權利中心,當時也不是只有兩個大黨而已
政治上軍事上都是合縱權謀,要再那個時候活下來分一杯羹入主史書實在不容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