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sharp520
一直在想為何我對『仁醫1』缺乏共鳴,
覺得可能是:
1.對日本歷史不熟悉
2.可能習慣了之前看的日劇類型,
期待每集都會有觀點或反思
3.可能看完空中急診英雄、醫龍後,
短時間又看了這部醫療劇
4.第一次看主題是超現實的日劇
※所謂的成長:
單純是指心裡的變化,
總覺得有點彆扭
|
我是覺得還好,就心理的變化而言。
男主角的變化有幾個:
1.從設備齊全的現代到啥都沒有的江戶時代,然後體會自己其實是靠設備來治病,而不是憑藉自己本身的能力,然後從而慢慢接受這個事實並解決問題。
2.男主角到的時代剛好是近代日本變化最劇烈的時代,然後他又牽扯到改變日本的人物,他一直在跟一種想法爭鬥,就是「萬一做了什麼,會不會改變歷史」。
引用:
作者sharp520
※公式化
是指事件發生到解決(引起之後的改變),
不脫傳統醫療劇常用的手法...
(『仁醫1』就至少用4、5遍:某角色,先是看不起醫生,
然而他親信突發生意外,最後靠醫生救助後改觀)等...
|
這是漫畫改編的,漫畫劇情也大略就是這樣。
仁醫的劇情是著重在「從無到有」的解決問題,這個「無」包括醫療設備與眾人的信賴。
醫龍的的劇情也頗公式化啊,從頭到尾反對扯後腿的野口,一個比一個嚴重病患,無敵的朝田龍太郎。
老實說醫龍改的很兇,看過原著漫畫以後會發現醫龍二跟三根本就是重編的。
空中急診英雄,這部我評價很低,感覺是完全賣偶像的。
以急診室類型的日劇來說完全比不上早期的「救命病棟24小時」,不過「救命病棟24小時」後來幾季也越變越爛就是了。
引用:
作者sharp520
※編劇賞
只是單純覺得『仁醫1』就編劇手法技巧上會得獎,
讓人好奇同期劇的水準?
-------------------------------------------
備註:
剛看完日劇『鈴木先生』,
讓我很有感觸啊........
(有些片段、話語不停在我腦中盤旋)
|
得獎的部分的確是看對手,不過日劇學院賞跟收視率其實有正相關就是了。
另外一點是日劇已經萎靡不振很久了,也到了一個瓶頸的時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