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davelee
Master Member
 

加入日期: Jan 2003
您的住址: 台北
文章: 1,725
引用:
作者..嵐..

…先講顏色好了。電影都是現場實拍,後製時再調光。進行特效製作時就沒有考慮到影片光度,以霧社的霧景來說好了,明明在特效室裡看得好好的,都符合要求,回到剪接檯上,一調光,要求反差,原先設定的濃霧就消失了,要求重調,等於要重挖重製,一切重來,時間上根本來及,只能放棄堅持,只好不調反差,用現場機器再做一層前霧,讓特效的飄霧依舊可以在空間飄盪,這就是不得已的妥協,事後檢討,我們才明白其實在交給特效人員之前,先設定調光比例,一切就可以迎刃而解,就完美了。這就是以前不懂的事。

例如有些畫面做了加減格的速度處理,我們交給特效公司的影片是原始速度,他們也照那個速度完成工作,但是回到剪接檯上,一旦要做變速處理時,要加長或減短時,立刻發現速度不對,特效也就錯了,導致剪接點的錯亂,做都做不完了,如何要求他們重做呢?這些經驗都告訴我,以後要先調好光,再去做特效,然後也要先做好判斷,想那些戲要變速,先變好速,再去做特效,才不會大混亂。...
看來是魏導及其團隊的專業能力不夠,連做特效要配合光度和速度都沒有想到,難道整個團隊都沒人知道這個嗎?白白浪費了許多人工、金錢和時間。不知道七億裡有多少是拿去繳學費的。

不能否認,魏導拍這片真的很有種,也真的創造了國片的里程碑;但其能力確有不足的地方,也不能否認。

如果電影賣座,獲利夠多的話,不知道有沒有機會將本片重新後製一次?
舊 2011-09-30, 10:01 AM #160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davelee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