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k5229410
如果魏德聖只是想拍個讓主角悲壯、讓觀眾悲憤的故事,大可避開種種挑戰道德觀的鏡頭,直接認同抗暴的一方。但他沒有。對他而言,賭上讓更多人不理解的危險、說出一個文明的「真實」,是更重要的。
「可憐的日本人呀……和我們一起到祖靈的家,去當永遠的朋友吧!」說這話的是個好年輕的孩子。
那天晚上,我在電腦前面坐到很晚很晚,像一顆煮不開的蚌殼,悶悶地想著上面那句話。它給我的衝擊太大了。電影已經看完了,我卻只驚覺自己對那段歷史、那個文化的認識這麼少,少得不只缺乏細節,更對核心的生命觀一無所悉。而正是這無所悉,造就了不理解,不理解帶來主觀的解讀、跋扈的介入,於是衝突,才這麼發生的。
但在此,我還是想先回到這問句:你去看了嗎?去看《賽德克巴萊:太陽旗》了沒?如果答案是「還沒」,就先別往下讀了吧!因為我想把結論說在最前面:這部電影,請你一定要去看,一定...
|
讚~我真佩服~水
不管往後電視看或網路版或是藍光甚至dvd,我看的是數位版國片,大螢幕跟一堆人感動的...
回憶或記憶,whatever~
總之,這幾天下來,似乎一部國片苞或貶,把大家都變成專業影評人,當然一面倒的影評,也不會引起這麼多聲音,還有幾十天,下集...我一定捧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