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masao.tw
Major Member
 
masao.tw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Nov 2005
您的住址: 春日山城
文章: 288
引用:
作者Elros
不...
老實說這種拍法會讓一些歐美人士把片裡頭的原住民精神跟現在的回教極端份子產生一些連結

以威尼斯影展這種文藝氣息比較重的影展來看拿這種片子來參展調性一整個就不合
因此一些歐洲影評會不喜歡本片也是可以預期的



西方人拍的東方片跟西方人對東方片的評論基本上我都覺得沒參考價值。
在他們眼中中國人、韓國人、日本人、越南人都一樣,更別說能看出文化的差異了。

早期的台灣國片跟大陸片對日本也是妖魔化,我舉個例子好了,當年台視有個連續劇叫「向太陽挑戰」,劇中有一幕是日本軍官因日本戰敗,不得不切腹的鏡頭,我們偉大的國民黨可以把它拍成:日本軍官一刀下去後,因為太痛所以直呼救命,要旁人救它最後苟活。

那麼我為什麼當年要看這部戲呢?我不是要看國民黨那亂七八糟的劇情,我是衝著蔡燦得才每天收看這部戲。我上網搜尋了一下,還有人為文介紹,至少證明真有這部戲,不是我亂掰的。
http://tw.myblog.yahoo.com/kgbz-kgb...1809&l=f&fid=30

早期的美國電視劇「勇士們」也是把德軍妖魔化、白痴化,到了近代也沒改,樓主大力推薦的「珍珠港」就是一個例子,照樣把日本人妖魔化,完全沒對他們突擊行動跟文化有所交代,拍的像恐怖分子一樣。
要說西方拍的比較好的東方片,我覺得「來自硫磺島的信」這部片足以為代表。老史在「搶救雷恩大兵」一片醜化了德國人,克林就在「硫」這部片反將一軍。

魏導這部片如能拍得跟梅爾的「英雄本色」或是凱文的「與狼共舞」一樣,我覺得就夠了。當年「與狼共舞」首映時,我也花了不少生活費去戲院看這部片,那時沒網路也沒啥介紹,印地安人在傳統西方片給人的感覺也是妖魔化。不過當我在電視看到「與」片的一些花絮介紹跟凱文的一些自敘,我就知道我一定去看這部片了。「與」片當初上映時也沒多少人要去看,我的同學們都跑去看另一部大戲「第六感生死戀」去了,我想找個人跟我去看「與」片都找不到。

凱文當初拍這片也是不看好,畢竟在長年妖魔化印地安人的環境下以及西方人白人至上的優越思想下,會有多少人想去花錢看這部片?

魏導這部片先不說賣座好壞,我比較注意的是:魏導並不是原住民,為何他會花這麼長的時間跟財力為原住民拍一部片,而且是用它的母語?正如同大家擔憂的,可能無法回收,難道他會沒想到嗎?如果明知可能無法回收而又要拍這麼一部片,那麼是不是也是為了要完成自己的一個夢,就如同墨那魯道一樣,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這部片因為魏導本身不是原住民,難免會有「原罪」,據我在網上看來的消息,似乎也有不少原住民對他的片子處理跟敘述有不少意見,不過我認為魏導雖不是原住民,至少他已經盡力去了解原住民文化,並盡量以他們的眼光去重現當時的事件,這點已經難能可貴。比起樓主推薦的大爛片「末代武士」那種只是取材於大西鄉的故事,骨子裡卻一點也不去了解日本武士文化的拍片手法來的優秀多了。

在當今這以強欺弱、以富凌貧的時代,還有人願意為弱勢原住民發聲,我覺得難能可貴。
這可跟那些政客選舉時操弄的原住民牌花招可是完全不同。

基於這點我覺得魏導這部片還是值得推崇,可惜的是如果他賣的不好,那麼台灣以後就沒人敢投資大成本國片,我們大概就只能看別人眼光拍出來的大陸片、韓國片,甚至回到早期那種小成本、搞笑的爛國片時代。

話雖如此,我可不是要濫情的叫大家去看「賽」片以救國片,只是片子的好跟壞應該是自己決定,而不是看影評、上網看別人的心得來決定的,自己可以獨立判斷最重要。就如同別人問黑澤明他自己最喜歡他導的哪一部片?他毫不考慮的說是「白痴」這部片。(白痴這部片是被影評批評很爛、賣座也很差的一部片),自己喜歡就好,何必在乎別人?而我看了白痴這部片,我覺得也不賴阿?哪裡爛?
舊 2011-09-09, 01:28 PM #138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masao.tw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