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
作者whales4
因為這裡軍事迷也不少,所以想請問大家...
如果說二戰末期日本精銳的飛行員均已戰死,
以致只能由剛學會基本操作的練習生做自殺攻擊
那麼逆向思考一下…
日美對戰初期日本飛行員因訓練精實、零戰機動性能佳,
從菲律賓戰役開始看,美軍戰機幾乎不是對手
被擊落戰死的美飛行員亦不在少數,
那麼為什麼後來美國不會出現飛行員短缺的問題?
或者該問:
為何美軍飛行員補上來的速度這麼快;而且資質也很不錯?
因為想知道更多不同的討論見解,所以本問題也發表在PTT戰史版...
.
|
大略說一下:二戰時期美國工業產能是日本的7倍,日本自身物資貧脊又受到美國為主的國家禁運.
中途島戰役因情報失誤,數百架戰機以及一線優秀飛行員還來不及升空應戰,均隨4艘空母葬身魚腹,其中大部分飛行員還曾經參加過珍珠港事件.
還有,日本戰機和船艦設計上都是重攻輕防不堪一擊,戰爭末期一艘號稱日本最先進的大型空母"信農號"被擊中一枚魚雷大火延燒而沉沒,原因是隔水倉設計不良和船員訓練不足.
最後,讓日本飛機吃足苦頭的是戰爭後期,美國船艦都已換裝雷達射控系統.在雷伊泰海戰日本出動7-8百架戰機進攻竟然沒有一架生還,被艦隊防空武器全殲,戰列艦"扶桑號"才看到敵艦的黑影還搞不清敵我時當場就被炸成3截.
知道的大概就是這樣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