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tibia
9年國教改成12年國教
12年國教只是讓學生把9年要念的東西+3年要念的東西
原本分兩次念現在變成一次念完而已
教育的延長應該是在維持品質下執行
我只知道廢掉初中改國中後 學生程度變爛了
現在要廢掉高中...
不過我也在反思 教育制度難道就是把爛的刷掉嗎?
還是要把爛的救起來才算是教育?
可是現在不能力分班不只沒救到爛的 連好的也開始下滑
全班成績0~100分都有 老師是要如何教?
教育部說的簡單-深入淺出 我覺實務上很困難
|
就在下的觀點來看,其實也不是程度變爛,只是不淘汰任何學生,一直到他們唸完高中職,
這其中當然會有程度差的人拉低平均值。
那為什麼不在初中高中就淘汰這些人呢?因為知識的範疇是很廣泛的,
每個人擅長或有興趣的東西也可能千變萬化,開竅的時間也不同。
但若要在初中高中就做篩選,能用什麼方式?還不就是考那少數幾樣學科,
問題是這樣的測驗太狹隘了,會刷掉很多人才。
有的人就只有國文比較好,但僅單一成績佳可能上不了學校;
有的人或許對會計或機械比較有天分,但國小國中不會教。
等等諸如此類的人很多........所以聯考並無法做真正準確的篩選,只能過濾出通才。
現在是因為學校比人多,聯考刷不掉人,才讓所有人都有機會接觸到中高等教育,
不然以前難考的聯考真的刷掉很多人才。
教育的宗旨就是要儘可能給每個人有接觸並學習各種知識的機會,而不是忙著過濾人才。
用狹隘的標準篩掉人,再沾沾自喜的說,我們中高等教育的學生水準很高,
這只不過是鴕鳥心態罷了.....因為被淘汰的人還在那,只是以前都假裝看不見。
人不是東西,不是過濾掉就可以丟了,還是要想辦法讓每個人都有能力生存在社會上,
回過頭來依然要靠教育,篩選只是做白工;要過濾讓這個社會機制自己去處理就好,
教育時期不用費心搞這個,專心提供知識即可。而孩子要學不學也是自己的選擇,
自己的選擇就自己負責.......
另外父母的教育態度不應是逼孩子學這個學那個,或想辦法讓孩子考上名校,
重點要放在培養良好人格及好的學習方式,只要讓孩子有求知的興趣、
求知的習慣及懂得求知的方法,一切自然就水到渠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