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ster Member
|
只是討論而非爭辯。
我相信絕大部份科學家都同意。蒲朗克對黑體幅射公式的修正,導出有名的,他終生都想要將它抹平但卻無法辦到的蒲朗克常數,是近代研究量子力學的肇始。
要說礎石,拉塞福等人的原子模型(雖然不正確),愛氏的光電效應、密立根的油滴實驗更具資格。
薛丁格的波函數、德布羅依的物質波、海森堡的測不測原理…已經是中、後期才出現的理論了。愈後期的理論愈趨完備,愈經得起考驗,至今都幾乎沒有修正的必要。
更後期的量子電動力學、量子色動力學(說真的這啥玩意兒我也搞不清楚,只知道名字而已),費曼另闢蹊徑的費曼圖,可能都還有待考驗。
把後期的理論當成基礎,雖然在學習上比較簡便,我也同意後期研究的理論更能深入問題的核心,但在發展歷史上未免有點倒果為因,也抹煞了前人們所作的許多努力……
__________________
簽名檔真是礙眼…還是讓版面乾淨點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