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b4283
實際上我很服 k 站友能在論壇上面打這麼多字。
我常說在網路上認真的人就輸了,因為別人隨便吹一句,你要反駁得打一大串。
這個議題正好顯示韋伯和傅科等「前現代」和後現代思想家的差異。
韋伯可以很精確的指定現代化的四大特徵:institutionalization, bureaucracy, scientification 和 disenchantment。不為什麼,只是它們的特質更適合現代化的經濟行為。韋伯對資本主義的研究可以說是一個打擊,也可以說不是,因為他只嘗試給出一個適合的理論,具有某些特質的人更有優勢。這也是實用主義的兩面刀,因為物質的實用性是通常是不理會人性的,尤其是尚未被分析到的。這好像帶入一個相關的漏洞是,神的實用性或許是人性化的,那麼就可以為神的存在意義辨謢 (但仍非神的實存性)。
從這樣的角度,或者說從我只讀 Peter Burger 的神義論的一半,不能解釋神的存在,但至少可以很清楚看見人對神的依存關係...
|
實際上我也不知道該哭還是該笑...
我現在也不想太認真了...無奈閣下說我抄書又亂解現象學
只好隨便又打了一些...現在又得到這樣的恭維...這心情還真複雜啊
事實上,許多念了一點哲學的都會有比較一下大家功力的心態
反正之前我也裱了別人,你裱我也只是剛好啦
不過說到大家理解的能力,我是不需要向你展示我念了什麼書啦
我是很厭惡科學教的,不過文藝青年我也是很討厭的...
這裡是公眾論壇,雖然目前的爭論只在於我們兩人身上
不過還是可能有人有興趣看看這種爭論...所以呢
我想閣下不用特意把關鍵字都打英文啦..這樣也沒有比較像個哲學家啦
我遇到的幾個徳法歸國的老師也從沒有特意在解釋這些字眼都辣英文
其中還有個法國高等社會科學院回來的都沒有這樣(反正你都提了傅科...也該知道這機構吧)
除非是他們覺得原有中文翻譯的不夠精確才會特意說..並且還會加入自己翻譯的字眼
回到閣下所提的反饋
基本上我只能說:你不過是把自己念的東西東拼西湊的弄在一起
對於這些理論的背景脈絡以及這些理論承接反思批判的之前理論完全沒有搞清楚
這其中更包含了幾個哲學中的概念議題
比方一開始提到了韋伯跟傅科..還有現代跟後現代,這固然是來自我之前提到的社會學路線
但是閣下顯然忽略了海徳格杯杯的後期思想
最早對於後現代特性開始說的就是海杯杯...回到宗教這個議題,他的背景又更有趣了:做為一位神學家出身的哲學家,他從不否認世俗的宗教..這算是題外話
不過為什麼現代許多思潮會朝向社會學的機制論,這根本就不是所謂的實用主義。歐陸哲學從未聚焦在所謂的實用主義上。美國這才是傳統,不過現今當代哲學重鎮還是在歐洲。這個走向是來自於科學的興起跟形而上學的失敗,人文學科必須找出一個可以適合自己的方法,這導致現象學的產生。因為人的世界不同於自然世界,自然科學的實證主義是否適用於人文學科還有問題。
更荒謬的地方在於,韋伯本身就是個反對將實證主義應用在人文學科的人,他相信人的世界過於複雜,自然界的實證主義可否用於社會學科是個問題。閣下在浩浩蕩蕩得先引個反實證主義的韋伯再加個後現代大雜燴炒一鍋。然後說因為實用主義大鍋炒...接下來再繼續放進其他繼續炒...得到的結果就是最後一段的內容:
問題在於人通常認為它即使現在不能,以後也可以解釋。此時,科學正確的態度需要定義,是不可知論,或是原本就不存在的變數就不應加入理論 (即神一開始就不存在)?
簡單解釋就是說現在不能證明搞不好以後可以證明,還是這個證明的對象根本不存在。
看到這些我真的無言了...最後結論是實證主義,這果然還蠻有後現代的拼貼風格。不過既然羅蘭巴特都說了:文本都開放了...算了,這算是很有意思啦...從一個反實證的開始來導出一個實證的結論。我想你可能想要裱韋伯吧...
事實上也不用談到韋伯啦,除了展示一下自己的功力。說真的,我不知道閣下要反饋什麼?
我一開始批探的很簡單:
大多數人將科學=實證主義然後去裱他們認為非科學(非實證主義的)結果科學成了科學教
科學又不是只有"素樸的"實證主義、科學本身只是一種途徑又不是真理....
這樣講夠清楚簡單吧
更何況科學又不等於理性..科學是來自於理性下的..這還有位階關係哩
不過我額外提到的:理性/非理性
這部分閣下都是一點都沒有提到:非理性的區域,你看許多哲學家為什麼都把藝術、美學放到他們最後探討的部分.還把美標成跟真理一樣崇高的地位
或許可以透過視覺心理學可以導出哪些造型有美的感覺、生物學可以歸納出對於女性的美來自於幹砲本能.但自然也有美啊..難不成大家想去幹一顆樹還是幹一座山啊..腦科或許可以說美的感覺在哪個部分..不過為什麼有美的感覺?我想沒有科學能給答案吧...這夠具體吧
接下來回答別人問題
16:9:該不會樓上兩位都是科學哲學老師吧??
不是..我是高等嘴砲鄉民
另一個應該是很潮的文藝青年
我們這種程度當老師...那台灣就悲劇了...
Crazynut:我不覺得可以用哲學的觀點來解析科學,也許它有哲學上的意義--僅此而已。
嗯...本來科學源初就是從哲學分支出來的..從哲學談科學是"非常"正確的。不過國內自然科學好像都沒人開科學哲學這門課..感覺好像科學哲學是分開的...事實上...科學哲學才是科學的基礎...它是一們科學的哲學理論。
不過許多哲學家對於科學家的理論概念掌握的比那些侃侃而談相對論的人可能還要清楚(畢竟哲學本身就是搞概念的),即便他們搞不好連實驗怎麼做都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