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職場上很幸運認識幾個英國和德國的朋友,他們至少都會一兩種樂器或者有繪畫的興趣,長年保持很久也沒有丟掉。
個人覺得台灣的年輕人美術、音樂的教育(在學校或者出社會之後自我的學習)做得很不好,
一位英國朋友就要求他的小孩要學一兩樣方便攜帶的樂器,例如吉他、小提琴都可以,當然各種管樂、鋼琴也可以。
幾年前他的小孩六歲開始學琴,他其實也只要求小孩能夠簡單彈奏甚至自己唱個歌能夠談談唱唱就好。
重點不在於對於樂器精通到什麼程度,而是人的一生總是有順遂或遭遇困難不解的時候,
這時有個樂器在身邊,讓自己與音樂對話,把心靈重新洗滌一遍。
此外美育的訓練也很重要,再不濟起碼簡單的水彩、素描也學一下,閒暇無事自己塗鴉一下也不錯。
此外簡單的五金、木工也可以學一點,現在好多年輕人從上學甚至到高中、大學,連買壁扇要釘在牆上,連鋼釘鐵鎚都拿不好。
其實學習美育的課程不見得要跟未來就業劃上等號,培養對音樂美術的興趣如果只把目的設定在簡單生活品味情趣也是可以的。
註:小弟也是只能彈彈鋼琴,唬一唬小朋友而已。至於其他樂器,基本上我不太喜歡拿著樂器,
最好是坐在鋼琴椅上來個十指大亂彈,嘴不怕變形,又不用花力氣拿著東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