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cesarlin
+1 我也很認同您的講法,尤其是現代消費者要用到的
檔案都是Content Specific,了解檔案放哪裡,或是
什麼檔案要用什麼開,甚至於檔案名字叫什麼,根本是
很落伍,很工程師的想法。
可是,這是一個很大的可是,台灣並沒有像日本,美國
有iTunes的內容服務,大部分的人的內容是從各個管道取得
(我沒有說盜版喔,我這樣的講法夠給含蓄了吧),照片
用iPhoto,Picasa等管理沒問題,可是幾千首借來的音樂,
幾百集網路上租來的影集,每個檔案來源都不同,借來的
方法也不同,你就沒辦法用iTunes或是iPhoto等iLife系列
產品的管理方式,你還是要回到最工程師的方法來整理。
小弟電腦裡完全沒有借來內容,幾乎所有的影片跟音樂都是
由iTunes直接download,相片影片都是直接相機到Aperture
iMovie,然後連iTunes,這種幾乎完全不用碰檔案系統的使用電腦方
式我認為對”消費者”來說,是最安全,...
|
iTunes在台灣的服務殘缺,但是有不少業者有推出替代性服務,
比如說音樂有kkbox,影像有PPTV之類的...其他的還有許多替代性服務,
我一個朋友甚麼也不懂,一拿到iphone,裝上kkbox,裝上PPTV,
他就把以前那些方式全扔了,沒甚麼,因為太方便
當然,對那些付不起/不想付那些月租費的族群來說,
Apple的東西極為不方便,
但Apple就是因為能夠確保廠商的利益和讓使用者使用的直覺性才能成功,
不然,其他那些可以任意使用檔案的裝置,有哪台獲得如apple般的成功了嗎?
我不認為台灣的消費者不喜歡這種方式,相反的,街上滿坑滿谷的iphone代表了甚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