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從街上逛到新光華加上"秋葉原"一些個店後面的老闆都是同一人 年輕人只能先進去弄弄"創意市集"到後來就汰弱留強 還是那一些開頭同一個字的店擴大市佔 台北真有那樣的條件去支撐一個賣單一類別商品的市集嗎 光華全是面對零售市場 對岸類似商圈可結合了軟硬體及批發零售為一體 可由一省甚至周邊省份來支撐 光華可能有來自中南部的商家或user嗎 總不會也要由陸客來充吧
真不敢想在周邊未做配套情況下 光交通就是件可怕的問題(這不會只靠自體的停車空間可以解決的)目前軟體全集中在南港及內湖(以企業而言) 光華只靠硬體的零售真的很不另人質疑其身處城市的市場是否足夠 或者如郭董說的"我們將不計入土地成本只以建築成本提供年輕人創業的優惠條件"這話是指 夠我養地成本就夠了 等增值嗎?而這對郝大喜功的政客而言也只是錦上添花的一大政績而已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