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6APF6T
可能是取樣不同吧。家族有些長輩都受日本教育,長短不一,不過真的沒聽過有人對日本懷著仇恨之心,即使有家人為日本戰死的也是。受日本教育越久些的,對日本文化的孺慕之心越重,現在這些人多年已耆耄了。這種情況可以歸因於日治時期統治階層及學校的洗腦,也有可能是和國民政府官員接收前後的對比所致,我個人認為後者所佔的比例不小,畢竟人會對自己的親身見聞感受最深最大。
|
台灣首任總督樺山資紀,最讓台灣人懷念的是他重視福佬語(台語)的務實作風。
樺山不但在台灣設置警察與師範學校,大家以為一定是為推行奴化的殖民教育。剛好相反,為了推廣教育,1895年12月18日,陸軍幕僚大塚少尉提議盡快學習台語,總督府立刻召開台語學習會,由國語學校教授吉島俊明,與王星樵、陳文溪配合指導台語。《台灣文化誌》的作者伊能嘉矩,就是從這個學習會開始學習台語的。從現有資料來看,樺山領台的一年裡,就出版過七本台語教材:
從這些教材裡可以看出,日本人是如何熱心的學習台語。日本領台的十年後(1905),總督府展開首次全島普查,57,335名日本人中,已有6,269人會說台語,比率高達10.9%。尤其是警察與教師,更是熱心學習。
反觀戰後從中國來的警察,幾乎完全聽不懂台語。老蔣不但不鼓勵人民學台語,甚至禁止台語、消滅台語。我們這一輩的台灣人都有共同的經驗,在學校裡說台語會被罰錢,還要在司令台上掛著「我不講方言」的狗牌。
宋楚瑜七○年代擔任新聞局長時,因為執行了電視禁用台語政策,雖然他後來為了選總統,也認真學習台語和客語,但當年他的查禁政策太激烈,傷害了太多台灣同胞,所以他兩次大選都失敗,也是咎由自取。
日本總督深知,一旦操之過急地全面日化,將刺激台灣人那一點僅存的自尊心。要讓台灣人接受日本統治,不能只靠暴力。所以他讓日本警察與教師先學台語,這樣才達成「使台民與我同心」的長遠目標。
台灣的日本總督與中國總統(管仁健/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