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chanhsiaohsin
我老爸是黃埔的,當年打日本,他說沒這樣拉兵,抗日都是主動從軍的,
因為日本人殺很兇。
也許也這樣拉兵,但我老爸沒聽過。
八二三我老爸也打過,兵都從臺灣拉來的,但大家都團結一致,也沒分什麼省籍。
我老師是受日本教育,但恨死當時的日本人,日本人統治之下,臺灣人大多吃不飽,
糧食都強徵的差不多了,餓死了不少人,且根本沒多少人願意為日本人打仗;
我大舅也是受日本教育的,但他也恨死日本人,
一般老百姓對日本人根本沒好感。
|
可能是取樣不同吧。家族有些長輩都受日本教育,長短不一,不過真的沒聽過有人對日本懷著仇恨之心,即使有家人為日本戰死的也是。受日本教育越久些的,對日本文化的孺慕之心越重,現在這些人多年已耆耄了。這種情況可以歸因於日治時期統治階層及學校的洗腦,也有可能是和國民政府官員接收前後的對比所致,我個人認為後者所佔的比例不小,畢竟人會對自己的親身見聞感受最深最大。
至於所謂的拉伕,最近剛好在看一本錢鍾書夫人楊絳寫的"洗澡",裡頭約略提到。她描述當時北平撤退前,國軍缺兵情況嚴重,會貼廣 告出餉徵兵,因當時缺糧嚴重,很多人來登記想騙些糧餉就來開溜,沒想到國軍也不是省油的燈,來登記的人給發了套軍服人也要留下可能連夜或第二天就必須隨軍隊撤走....
至於823那不能較拉兵吧,應該都是合法徵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