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
作者iDemon
沒有開打誰知道戰力高低…搞不好通通一樣爛到家
除非是本俸低、全靠加給(戰勝後分的戰利品)
至少歷史上我沒見過這種情況下、戰力還很強的軍隊
當政者明明不肯花錢訓練軍隊的不合理政策
只是很粗糙的拿儒家思想匡人………有什麼叫好的理由
唐代的府兵制(軍械糧食士兵自己搞定)、最後腐爛到什麼程度
明代的軍屯制(軍隊自己種糧)、最後也是自吞苦果
你有什麼信心台灣可以例外(台灣軍人社會地位還很低)
一個政權在這種事情上耍滑頭、100%只會滑自己
只是沒開戰可以當做不知道,一旦有戰事、勢必重演唐、明、清的軍制覆滅
最後私人軍隊上場(再差一點就變軍閥)
|
個人認為,義務役受完二個月基礎訓和四個月專業訓,下部隊要三個月來適應及銜接,中間一年時間是最有戰力,也能有輪到下基地的機會,加上退伍前一個月不成文的破月,另外讓大專生有二個月的軍訓可以扣,這樣算一算,以前義務役役期二年的狀況就是最好。
只是上一個政黨的執政者,因為選舉,把義務役的役期不斷的縮減到一年;最弔詭的是,當時兩岸關係也沒好轉,上一個政黨的執政者實在是亂來。
所以現在這個執政者,因為其政策讓兩岸關係好轉,使得兵役制度多了一個選擇,共有兩條路,一條是把義務役的役期改回兩年,一條是把徵兵制改為募兵制。
只是最大的問題是,台灣要募兵制,必須兩岸關係能持續和平,如果有天會讓兩岸關係惡化的政黨回來執政,募兵制遲早必須強迫停止,改回徵兵制,而義務役的兵役役期就會是兩年、甚至隨著兩岸關係不斷的惡化而將義務役的兵役役期改為三年,以讓國家(台灣本島)隨時有充足的兵源及長久而精良的訓練,徵兵制(義務役)的薪水也會相對比用募兵制(志願役)來得少數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