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ior Member
|
引用:
作者EAC212
你不知道有無鉛玻璃嗎?
不知道就算了...不怪你。
你覺的所有的液體都可以融解出玻璃中的鉛?
不同的東西本來就應選用適合的包裝,
你高興喜歡三餐用保麗龍餐具也是你的權利,
一點食品安全觀念都沒有,只會翻數字出來批..
陪睡抵債引用的報道裡也講了
DEHP屬於脂溶性,遇到油性食物、加熱都會從塑膠材質釋出。
那既然是這樣,含油脂類的食品是不是更應該選用無DEHP的包裝?
硬要選用塑膠瓶不是增加風險?
|
我覺得你思路走偏了, 寧可相信擺明來鬧的免洗帳號
卻不相信其他人的說明/解釋.
你想要完全脫離塑膠產品不難理解
但是你有沒有想過, 為何歐美的規範有容忍值?
每人每天每公斤最大攝取容忍值, 是給專家/醫生重要的參考數據
今天要是有人誤食了毒物, 沒有參考值, 毒物科醫師要如何知道嚴重程度?
不管吃到多少, 都以最嚴重等級應對?
另一份參考資料 : 從台灣的砷經驗,展望世界未來
引用:
...
除了烏腳病和皮膚癌之外,砷也與人體內臟的癌症有關。我在1985年開始發表論文,報導砷會引起內臟癌症,包括肺癌、腎臟癌、膀胱癌、前列腺癌等,一開始有許多人還表示存疑,後來在智利、阿根廷、蒙古、美國等地也有相同的發現。由於台灣對砷中毒的研究最完整而深入,促使美國引用台灣的研究數據,重新訂定飲用水的砷含量標準,由原本的50ppb降為10ppb(1ppb為10億分之一)。
...
|
請注意, 是 10ppb, 而不是完全沒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