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BEE
Elite Member
 

加入日期: Nov 2000
您的住址: 台北
文章: 5,452
中國1948:背後的故事
國共戰爭勝敗之因節錄


主講人 ===劉統 解放軍研究史權威 出生是在 五零年後
     我今天講「1948背後的故事」就是想給大家澄清一些誤區,講一些真實的歷史。我們現在改革開放20多年,可以說在戰爭題材上也比較開放,但是不管怎麼開放,給大家總是有這麼一個印象:我們共產黨、解放軍的形象曾經塑造了兩個代表性人物,一個是電視劇《激情燃燒的歲月》裡的石光榮,一個是《亮劍》中的李雲龍,這其實是文人寫的軍人,不是真正的解放軍。如果解放軍的將領都像石光榮和李雲龍這樣滿口的粗話、不管三七二十一,打仗能打過國民黨嗎?
     國民黨將領許多都是受過高等教育的,是留過洋的,而且人家一開會的時候都是軍裝筆挺、將星閃耀,咱們解放軍的幹部開會有的蹲在凳子上,有的叼著煙袋,什麼樣的都有,這麼土裡土氣的共軍怎麼能把國民黨打的落花流水,這裡必有非常重要的原因。國民黨將領的回憶錄,一提起三年的解放戰爭,幾乎沒有一個服氣的,像胡璉,國民黨五大主力之一,18師的師長,在華東戰場幾次跟粟裕較量,在淮海戰場上只身逃脫。最後胡璉打勝的一仗就是金門。胡璉說共產黨打仗是人海戰術,前面一群老百姓拿著手榴彈往陣地上沖,我們能忍心開槍嗎?我很負責任的對大家說,我查遍了解放戰爭的檔案,可以說解決戰爭重要戰役的檔案我都看了,但是沒有看到一個戰例解放軍是這麼打仗的。胡璉可能是一種誤解,因為我們解放軍當時裝備、服裝肯定不如國民黨軍,有很多戰士是裝不上正規軍裝的,所以胡璉的這種說法沒有根據。
  另外,我對國民黨沒有那麼深的成見,我還是能比較客觀地看國民黨的戰爭檔案。看後我有一個感覺,蔣介石不像是我們書裡描寫的樣子,專橫跋扈、一意孤行、心胸狹隘。我看了蔣介石的全集,尤其是跟共產黨決戰幾年中他一系列的講話、決策,我發現他的想法大多數都是對的。..................................................................................
  蔣介石在戰略上是有預見性的。在1949年2月蔣介石已經秘密命令上海和南京的官員把上海銀行裡所有的黃金、白銀、銀元轉移到台灣,而且從那時候就開始修舟山機場,準備把國民黨大批的官員、難民撤到台灣。解放軍還沒渡江之前蔣介石已經料到這一步了,所以他能從容不迫地把南京故宮博物院的國寶運到台灣。但是蔣介石最終還是失敗了,把大陸丟了。在過去我們把蔣介石的失敗都說成是腐敗──國民黨腐敗、不得人心,但是真正打仗的人、真正在戰場上的人心裡明白,戰場上是你死我活的較量,容不得雙方有半點的猶豫,更別說腐敗了,所以在戰場上,無論是國共雙方都是真刀真槍的較量。如果要說一次兩次戰役的成敗或許有偶然因素,但是整個戰爭的失敗是不會偶然的,還是有許多必然的因素。這就是今天我想給各位讀者解釋的事情。...............................................
*************
。我們的東北民主聯軍當時是各地的部隊集合起來的,林彪當時到了那兒以後這個也不認識那個也不熟悉,可以說是倉促打了這一場正規戰。國民黨進東北的口號是“接收東北主權”,所以這些軍隊進去以後士氣也是相當高,四平這一戰林彪因為武器不行、兵源不行、指揮也不協調,守了一個月最後敗了,林彪當時是最難受的一段時間,兵敗如山倒,退過鬆花江,就剩下哈爾濱、北滿那一塊地方。蔣介石四平這一仗打贏之後,下定決心非要消滅共產黨不可了。

****************
我從個人的研究中悟出來幾條,共產黨能夠得天下、國民黨最終走向失敗的原因。供大家參考:
  國民黨之所以失敗、共產黨之所以勝利,第一條就是共產黨解放軍能夠集中優勢兵力,敢於大踏步的前進和大踏步的後退,不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而國民黨處處受到牽制,有優勢,但是無法集中兵力。為什麼這麼說?國民黨每收復一個地方就有守土之責,比如佔領沈陽、長春要留下一個軍,佔領張家口、鞍山得留下一個師,佔領一個縣城起碼得留下一個連,國民黨越前進、佔的地方越多,八百萬兵力就越分散,把部隊都分散開了,越前進則可以集中的兵力、可以用於前線作戰的兵力越少。共產黨則不同,毛澤東的原則就是集中優勢兵力,所以丟多少地方他不在乎。像解放戰爭剛開始的頭兩個月,共產黨丟了106個城市,像樣的城市都丟光了,像延安、臨沂、張家口、四平等等,大踏步地後退,但是共產黨丟了那麼多地方兵力損失了多少呢?沒損失多少。他走了以後,老百姓可以就地掩蔽,該怎麼樣怎麼樣,反正國民黨來了以後,他是政府,他也不能大屠殺,

共產黨可以把自己的兵力調來調去,在不利的時候就大踏步地後退,.............................................一直退到安東,國民黨軍隊眼睜睜地看著共產黨的部隊從鴨綠江大橋上跑到北朝鮮去了。國民黨軍隊過不去啊,他是政府軍,要出國得有外交手續。大家看三下江南、四保臨江,最後南滿就剩臨江縣一個據點了,南滿部隊後方傷病員全都在北朝鮮,當時鴨綠江凍住了,所以共產黨的軍隊在北朝鮮境內往來自如,養好了傷、準備好武器再打過來。....................所以共產黨在戰爭初期表現的相當的靈活,就是不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能往哪兒跑就往哪兒跑,但是國民黨的行動就受到種種牽制。
  足。
  共產黨打天下的第二個絕招就是善於化敵為我,說白了就是改造俘虜兵,這是陳毅先發明的。1947年5月孟良崮戰役,消滅了國民黨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編74師,說是殲滅3.2萬人,實際上打死的不到一萬,俘虜74師8000多人,當時把74師的俘虜集合起來分俘虜,結果華東野戰軍的各個縱隊都來搶74師的俘虜,因為74師士兵素質特別好,是模范師,受過非常正規的訓練,每個士兵起碼都有高小文化水平,解放軍裡的連長都不一定有高小的文化水平。74師8000多俘虜被分到華東野戰軍的各個縱隊裡,陳毅說這些俘虜兵真頂用。1947年底陳毅從山東解放區到陝北見毛澤東,沿途路過晉綏軍區,當時晉綏區的同志說華東野戰軍打仗打的好,請陳毅做報告,陳毅總結了一條經驗,我們華東野戰軍為什麼迅速壯大?就是會用俘虜兵。俘虜兵是好東西,戰術素養非常好。我們要是招翻身農民當兵,得訓練他打槍、扔手榴彈,然後才能打仗,俘虜兵來了就能用,而且在戰爭裡表現相當不錯。有一次打敵人一個據點,連長沖著機槍手說“打打打”,機槍手是一個俘虜兵,說“你讓我往哪兒打”?連長說不知道。俘虜兵說怎麼怎麼打,連長說好,就這麼打。陳毅講,“你看,俘虜兵就是比我們的連長水平還高”。解放軍過去繳獲國民黨的炮,當時主要是山炮,打仗時把山炮和步兵一塊兒推到陣前,推到離前沿還有二百米、一百米的地方,人從炮筒裡往前看目標,叫“直瞄”。被俘虜的國民黨炮兵看著解放軍的炮兵笑,說你們這是拿大炮拼刺刀。他們把炮拉到3000米外,算好射程,沒有射不準的。這樣的經驗一推開,中央就下文件,以後各個部隊凡是抓到國民黨俘虜,除了重傷還有患傳染病的,其他的一個不許放,統統補充到解放軍的部隊裡。
  
  大家可能要提問題了,共產黨能改造俘虜,國民黨怎麼不行呢?
我就問四野的老同志,當時四野怎麼有那麼雄厚的後勤,有軍醫院,又有軍工廠,還有軍事院校。四野的老同志說,四野裡面的技術人員基本上是日本人,我聽了大吃一驚。抗戰結束時四野十萬大軍闖關東,沒有帶後方,沒有帶醫院,而且八路軍那時候也沒有醫療設備。四平戰役之後大量的軍隊撤到北滿,撤到哈爾濱、齊齊哈爾、牡丹江,那麼多的傷員沒人治怎麼辦?四野政治部下了一個九九緊急指示,就地征招醫務人員組建軍醫院。偽滿時期東北醫院中主要的醫生、護士都是日本人。當時四野後勤部長指示幹部去接收日本人的醫院,把日本人的醫生、護士強行征入解放軍。當時找到哈爾濱最大一個醫院,要名單,從名單裡看哪個人是醫生,哪個人是護士,然後到遣返日本人的難民營裡抓,從火車上向下拖。當時一共征了8000多醫生、護士,這些醫生、護士一開始是被逼來給解放軍治病的,解放軍一看怎麼給我治病的都是日本人呢?最初在軍醫院裡沒有一個日本醫生護士沒有挨過傷兵打的,這些人忍氣吞聲。黃克誠一看不行,咱們得講政策,這些醫生護士只要肯為我們工作,不管他們思想是否進步都應該給予優待。共產黨的幹部吃高粱米,給日本的醫生吃大米,共產黨的幹部沒有津貼,但是日本的醫生護士按原來的待遇發工資,這樣把日本的醫生護士都爭取過來了,後來這些日本醫生護士跟著各個野戰軍參加了遼沈戰役、平津戰役、渡江戰役、衡寶戰役,一直打到海南島。
粟裕抓住張靈甫突前兩天的戰機,一下用六個縱隊15萬人包圍了張靈甫的3萬人,撲垛莊的正好是王必成的六縱,俘虜兵一看自己的部隊來了,立刻嘩變了,張靈甫的炮兵陣地亂套了,華野很輕易地把張靈甫的重炮陣地佔領了,掉轉炮口向孟良崮山上轟。這時候張靈甫才知道自己犯了一個大錯誤,孟良崮是一座禿山,寸草不生,炮彈落地濺起的石頭就能殺傷一片人。張靈甫最後堅持了三天,74師全軍覆沒了。陳毅、粟裕看到周邊的國民黨軍圍上來了,來不及打掃戰場,連夜撤退。孟良崮地區的老鄉說,戰役打完之後三個月當地的老百姓不敢上山,漫山遍野都是屍首。蔣介石拿這個教訓警告國民黨,因此國民黨用不了共產黨辦法。而共產黨改造俘虜的經驗每個野戰軍都有,抓住俘虜兵怎麼辦,抓住國民黨軍官怎麼辦,辦法都是一套一套的。
  除了醫生護士之外,還有軍工。東北野戰軍迅速發展成為百萬大軍,而且華東野戰軍也需要炮彈,怎麼辦呢?於是在東北辦兵工廠。當時解放軍最大的軍工基地在大連,大連當時是蘇軍佔領的,國民黨去不了,所以解放軍在那兒秘密發展軍工廠。我們都讀過吳運鐸寫的《把一切獻給黨》,吳運鐸說在東北建立軍工廠就是在大連的甘井子,當年在那兒建立了一個炮彈廠。吳運鐸說他和吳屏周廠長實驗炮彈,有一發沒爆炸,他們倆跑過去看,往那兒一蹲炮彈爆炸了,吳屏周當場被炸死,吳運鐸受重傷。後來我到實地採訪,看了當地軍工廠寫的廠史,我才知道那是因為我們的技術太差,這是一場嚴重的安全事故。因為當時我們這些土八路沒有正規的金屬加工技術,做的炮彈撞針有毛刺不光滑,所以拉不著。最後還是得用日本人,當時把在大連的日本軍工技師集中起來,有的是制造火藥的專家,有的是做炮彈殼的專家,還有冶煉的專家,把30多個日本專家集合起來構成了大連軍工廠的技術骨幹。另外,我們國家第一個航校,東北老航校,第一批王牌飛行員,包括後來的空軍司令王海上將,都是日本教官教出來的,而且第一批女飛行員也是日本教官教出來的。所以不能不說共產黨的思想政治工作厲害,能把日本人都教育成革命戰士。
  這一段歷史原來都是保密的,日本人大批遣返是在1946年,到新中國成立之後1953年又遣返一批日本人回國,其中大部分是我們共產黨用的日本人,掩護身份讓他們回國。回國的時候讓他們把軍裝都脫下來,把檔案都銷毀,每個人得的獎章全部都收回。到了90年代,這些日本老兵陸續地回老部隊探親,總政治部下命令,重新做模子,給他們這些四野的日本老戰士每個人發東北解放紀念章、平津戰役紀念章、渡江戰役紀念章,還要加一枚1955年授銜的時候發給營以上幹部的解放獎章,重新發給他們。後來我採訪這些日本老戰士,他們都80多歲了,但是說起話還是40年代解放軍的語言。對於解放軍在解放戰爭期間化敵為我的能量、作用是應該刮目相看的。

****************************************8
  還有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征兵。我們知道國民黨主要是靠抓壯丁。有張照片是一個英國記者拍的,一個老頭在國民黨新兵裡尋找自己的兒子。共產黨這邊都是騎馬戴花、光榮參軍,事實是否如此?後來我看了一些材料,感覺到人從本性上來說不願意打仗的,農民更是如此。你看紀錄片《人民的勝利》,說翻了身的東北農民在土改中獲得了土地,他們志願參軍保衛勝利果實,騎馬戴花參軍了。後來我想還是不對,農民都是老婆孩子熱炕頭,分了地、分了房子、分了牲口,你叫他再去打仗,可能嗎?從他個人來說是不會願意的。後來看到一個材料,1948年初中共中央給東北局一個指示,要東北局在半年之內組建100個團的二線兵團補充東北野戰軍,因為林彪跟陳毅的情況不一樣。在遼沈戰役之前東北沒有打過很大的仗,也沒有俘虜過很多的國民黨兵,所以毛澤東下令讓林彪組織100個團的新兵,這100個團從哪兒來?從翻身農民中來。林彪當時下了一個指示,號召各地幹部要當革命的兵販子。怎麼征兵?當時征兵的指標下到各縣、各村,這個村裡得征十幾個兵,村支書、村長就把適齡青年叫到一起教育,這些青年都坐在炕上不說話、不表態,支書派人一個勁兒燒炕,炕上熱的坐不住了,終於有一個跳了起來。好,這個算報名了,結果一個一個都跳起來了,就騎馬戴花當兵去了。後來我看了張正隆的《雪白血紅》,專門有一章“要當革命的兵販子”,跟我寫的一樣,說明這不是假的。同樣抓壯丁,為什麼共產黨的兵上戰場敢打仗?解放軍多打幾個勝仗,這些新兵膽子就大了,就變成老兵了,人都是這樣磨煉出來的。共產黨在動員群眾方面確實是有一套。
  共產黨動員群眾進行人民戰爭不光是參軍,還有更狠的一招。我們都知道1948年上海的日子最不好過,物價飛漲,民不聊生,要糧食沒糧食,要煤油沒煤油,老百姓在銀行前擠兌金圓券。不是蔣介石想讓老百姓這樣,最根本的問題是物資短缺,沒有米、沒有布,所以才漲價,所以奸商才囤積居奇。為什麼缺?1948年初共產黨基本上控制了東北、華北、江淮地區,國民黨僅僅控制著長春、沈陽、北平、濟南這樣的大城市,這是什麼含義?也就是全國100%的煤炭資源、80%以上的小麥產區、80%以上的棉花產區全被共產黨控制了。解放區當時也知道國民黨的物價飛漲,法幣、金圓券天天貶值,
共產黨採取最原始的辦法──自然經濟,不用貨幣。農民都是以物易物,拿糧食換雞蛋,拿雞蛋換煤油,抵制偽幣進入解放區。共產黨還規定各種各樣的政策,開了幾個清單,一個是許出口的清單,一個是不許出口的清單,一個是許進口的清單,一個是不許進口的清單。什麼東西許出口?古董、文物可以輸向國民黨統治區,那年頭古董誰要啊?糧食、棉布不許出口。煤油、紙張、藥品可以從國民黨統治區輸往解放區,因為解放區不生產這些東西。而不許進口的東西就多了,奢侈品解放區都不要。這樣一下就把國統區捏死了,這才是真正的“農村包圍城市”。國民黨大城市沒有物資來源了還不漲價,還不恐慌?上海最後狼狽到家了,1949年1月蔣介石一下野,上海人就公推杜月笙給毛公寫封信,請求用上海的工業品換開灤的煤炭,毛澤東照準,要維持上海,不能讓上海崩潰。在蔣介石下野的幾個月,上海和唐山的開灤對開輪船,把煤炭拉到上海維持上海人的生計。國民黨還不垮?根本沒有經濟基礎了。解放區控制了物資,而且共產黨能夠控制得如此嚴密。
*************************************
  最後一條,共產黨的情報、滲透、策反無孔不入。在戰爭年代,情報太重要了,誰有情報來源誰就能打勝仗,這是一個顯而易見的道理。國民黨輸就輸在組織太鬆散,既沒有政審也沒有檔案,無論是什麼政府機關、機要部門用人,只要朋友一介紹,那就進來吧。所以在抗戰期間,共產黨就利用統一戰線、國共合作的機會往國民黨裡派了大量的地下黨、情報人員,那會兒任務是長期潛伏,不到關鍵時刻不醒。
......................................................................

................................................................
  甚至在最高層,南京的國防部都有共產黨的內線。共產黨的情報厲害到什麼程度?蔣介石還沒撤退到台灣,我們的情報人員就已經到台灣了。當時最大的內線是國民黨國防部辦公廳的長官吳石。《老照片》公布過槍斃吳石前的一張照片。當時蔣介石到了台灣,國民黨可以說是風雨飄搖,我們大量的情報人員已經滲透到台灣了。我看到的攻台準備的資料,一份是國民黨軍隊駐防台灣一覽表,還有一份是國民黨高級將領在台灣住址一覽表,當年國民黨已經準備再次逃跑了,而且這些情報人員有的都半公開了,做高官的工作,策動起義,結果朝鮮戰爭爆發,我們攻台的計劃擱淺了。蔣介石反過手來抓共產黨,當時中共台灣黨的負責人蔡孝乾叛變了,供出200多人,吳石這些人都犧牲了。
  我們的技偵、破譯密碼也非常厲害。早在紅軍時期共產黨就有本事破譯國民黨的密碼。後來毛澤東對軍委二局的同志非常感激,在西柏坡的時候與他們合影,照片讓中軍委二局的同志站在中間,表示毛澤東對他們的尊重。當時這些破譯密碼的專家勤奮到什麼程度?國民黨的密碼技術上非常復雜,但是有一個規律,即按照漢字的古韻排列,天天變化,為了掌握古韻,總參二局有一個幹部能把整本的《康熙字典》背下來;還有一個幹部為了研究蔣介石國民黨軍電報,都是文言文的,他專門研究明清的尺牘。誰說共產黨裡沒有人才?
  戰爭是多方面的較量,但是總的結局是有它的必然性。我寫《中國的1948年》就是希望給大家提供一些真正的史料,以後我會繼續修訂補充。看了這本書之後,有網友評論,這本書史料雖然細致,但是還有在五星紅旗下立正敬禮的感覺。大家聽了我的講座之後,你們說說,我是應該在五星紅旗下立正敬禮還是應該在青天白日旗下立正敬禮?
  謝謝大家!
聽眾提問:
  解放戰爭一共死了多少人?
劉統:
  說實在話,因為我們到現在為止沒有一個非常詳細的統計。過去的檔案不集中,各野戰軍有各野戰軍的檔案系統,沒有向中央統一地報告。我在解放戰爭紀實中,每一個戰役如果檔案中有記載,我會寫下來多少傷亡。但是如果說總的數字,因為還有很多小戰役,目前沒有確切的數據。
觀眾提問:
  衛立煌和共產黨有什麼關系?
劉統:
  衛立黃在抗戰期間和共產黨關系不錯,但是衛在任東北剿總司令時和跟共產黨沒有具體的關系,要說關系主要是他的女婿汪德昭,汪德昭是我國科學院的院士,汪回東北之後給衛立煌當過一段時間的秘書,他還沒有來得及跟我們的情報機關接上關系,國民黨已經垮下來了。衛立煌因為有抗戰時的關系,建國後還是從香港回來了。
舊 2011-06-11, 04:03 PM #56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BEE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