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iDemon
*停權中*
 

加入日期: Jan 2006
文章: 147
引用:
作者3gxy6e
一般大家看的歷史書都是從文學家的手裡寫出來的
文學家說穿了大多奉在宮裡只懂四書五經咬文掘字 言官都只會為屁而屁 那懂經濟其他領域的東西
歷朝歷代到了最後就是最嚴重的問提土地兼併 現在台灣不也這樣

要懂明朝財政史要推好幾本書 有一本"度支奏議"是在寫明末財政史


就是達官貴人才課不到稅 稅都課到農民身上去
看看清雍正 怎麼抄達官貴人的銀子
http://www.youtube.com/watch?v=jHnq...feature=related


我倒覺得最根本的問題…是明朝壓根選錯通貨種類

銀子是有限的、當通貨不足以支應經濟發展和使用需求時
必然會發生通貨緊縮、而且沒辦法像美國搞量化寬鬆
像崇禎就完全生不出通貨做事、完全失去經濟上的主動權


北宋選擇銅錢做通貨就避免了這個問題(北宋有銅礦)
宋太祖時期只存500萬貫就想和遼買燕雲十六州
到宋仁宗時期國家預算隨便都是幾千萬貫起跳
充足的通貨使北宋經濟可以幾乎不受限的大量發展

富裕程度名列各朝頭甲

可是當南宋失去北方領地後,失去了銅礦重鎮
也就陷入和明代一樣的困境
舊 2011-06-02, 04:48 PM #47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iDemon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