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
作者酢醬麵
張居正是改革方向完全錯誤,才吃力不討好吧.
連養在宮中不知民間事的皇帝都知道派太監去收商稅鹽稅礦稅...來錢比向窮苦農民
收田賦更有效率.
|
說完全錯誤也有點誇張,畢竟是這超高難度的工作
黃仁宇也說過:張居正僅限於看到問題、但是並沒有找到解決辦法
最嚴重的問題是明代極度缺乏數字化管理
帝國統治者無法靠數據變化去評估政策成效及官員優劣
(在明代會寫文章比會辦事吃香)
即使明孝宗、張居正努力做事、仍是事倍功半
(張居正的考成法和一條鞭法便是數字化管理)
我翻閱明代田畝、人口、商業活動數據,終其一朝都是非常難以置信的極度衰敗
張居正、明孝宗能做的,也只是把這個一路向下趨勢圖劃一段水平線
而且這二條水平線離洪武二十六年的高峰也是極度遙遠
另一個問題是明朝皇帝並不清楚經濟運轉的規律
明成祖把政治中心和經濟中心切開、卻不著重政治中心的經濟開發
放棄開發遼東供養北京、造成長期江南重賦
朱元璋累績下來的財富就在移都北京和北伐中完全花光
另外明朝皇帝以小商小農的心態看待通貨運轉也是另一個嚴重問題
錢對百姓是寶物,但對皇帝卻是半個廢物
一個皇帝真正的寶物是金錢灌溉出的軍隊、百姓和物資
沒有後者、金錢對皇帝來說一點用處都沒有
明代皇帝常常為了錢、做破壞後三者的生意(包含明孝宗強佔珠寶商人的貨物)
這些只是明代問題的一小部份,再打下去可以打好長的論文
不過可以說、以上明代各項缺點
放在北宋、完全沒有以上問題
王安石變法之所以被稱為失敗、最主要是永樂城戰略失誤(不過也不是王安石的錯)
但王安石變法後、北宋國力當時應是空前強盛
不然也出不了三十萬大軍伐夏、而且連野戰實力也完全在夏軍之上
這些事績放到土木堡之後的明朝
初估是在做夢、連張居正時代也做不到(對蒙古只有守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