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
作者iDemon
所謂的宦官參政、是從明宣宗開始(司禮監打鉤)
並非始於明成祖、成祖時代宦官仍是皇帝的跑腿而已
參政是妄想
明成祖連自己的兒子都再三管制、哪裡輪得到那群死太監
所謂動搖明朝根基、都怪在宦官上,也實在太瞧得起這幫人了
文官集團又是什麼好鳥,除文筆過人、無恥也常常更加過人
孝宗朝南京鎮守太監私自開放皇家禁地種田收租、被文官告發
鎮守太監摸摸鼻子收攤
結果太監前腳剛走、後腳這些告發太監的文官自己也跑進去皇家禁地種田收租
氣到當時鎮守太監創一個先例:太監彈劾文官
盧象昇、袁崇煥的悲劇,非常大的一部份都得歸功在這些稱職的言官上
武官在前方拚死做戰,這些文官就在背後動筆捅人
打贏了叫好勇鬥狠、打輸了叫與敵人鉤結、打久了叫玩敵養寇
所以文官沒你想得這麼光明
另外別忘了明代中興之主明孝宗是怎麼出來的
在那個紙糊三閣老、泥塑六尚書的時代
張敏、陳祖義和懷思、這些勇敢而無畏的宦官保護了年幼的明孝宗
懷思丟了官(司禮監大頭目)、張敏丟了命(自殺)
|
謝謝說明,你寫得很詳細,
我也覺得宦官一定也是有好有壞,壞的歷史學家都非常詳細的紀錄下來,好的就比較一般帶過,所以讓人覺得宦官都是壞人。大概只有鄭和算是比較知名的,但他的一些紀錄也在皇帝換人之後被一堆文官向皇帝建議而全部燒掉,時為可惜。這也讓大家在猜鄭和到底有沒有跑到美洲去
不過我有點奇怪,所以找了一下,
文中明朝宦官懷思,是不是叫懷恩,還是懷恩懷思是不同一人??
我對明朝歷史不是很熟悉,如果有錯的話請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