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wowpas
想當時民國82年自己還是學生時也買了一台486 DX-33的電腦,當時的硬碟只有200MB,記憶體好像只有2MB吧,螢幕當時還有分單色跟彩色,真的是有夠古老的,整組買下來要台幣4萬5差點沒吐血,還好到PENTIUM、CRYIX、AMD這幾家CPU出現,自己對DIY組件也有點頭緒,才沒再花那些冤枉錢買整組的PC,回想起來每次要玩GAME為了那主記憶體不足要調整還真的挺好玩的,作業系統當時還是DOS... 
|
這段我也經過,讓我覺得跟大大的感受好近啊!
我也是從那時起,開始幫人組裝電腦,工夫是從這段期間開始練的。
486玩過後,開始玩586電腦
當時沒錢,先玩一顆笨蛋90的CPU,之後被朋友吐槽,換笨蛋166黑金剛,這顆黑金剛可以超頻到266Mhz,當時很紅的一顆CPU;
之後玩笨蛋300Mhz的賽楊CPU,這顆很猛可以超到450Mhz
笨蛋玩到600Mhz賽楊CPU,當時同時玩兩顆,一顆可以超到850Mhz,另一顆超頻到900Mhz。
超到850Mhz那顆送給朋友用,自己用900Mhz的那顆。
兩人都用到一年半左右,換了AMD的1700+CPU
AMD的CPU功力製作沒那麼好,我自己燒掉一顆;朋友的那顆用了四年,前年年底那顆石再跑不動了,去年初我買了一顆組裝了一台K8 245的CPU主機給他用。
我的燒掉後換成巴頓2500+的CPU
2500+那顆後來因為崩角,以致不啟動,換成K8 3500+的CPU
3500+那顆用了半年,墊一點錢換成4400+雙核心的K8 CPU。
這顆用到兩個月前板子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