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您所說,很多人沒有買票資格,
這種東西又不是位子很缺就能馬上速成的。
怎麼不想想...
當初大批大批資遣人的時候又是什麼光景?
不珍惜手上擁有的人力資源,現在反過來說找不到人。
一個人人生最具有價值的黃金時段就只有30~40,
走到40多就已經幾乎是人生顛峰。
而18~30是學校學習和出社會歷練的時間點,
別人花費了10年來累積對一個產業的根底,當然會好好考慮學習什麼有什麼價值。
有多少人可以為了廠商的「臨時需求」來重新進修得到買票資格?
科技業上手的門檻高、競爭激烈,在台灣收入卻僅能糊口。
資遣的時候毫不手軟,
這種短期需求...應該很少有人看了新聞就就跑去跟進。
更別說很多職缺條件開出來,讓人看的挺無言的。
一個產業的人力和素質組成基本上是固定的,
在管理的時候每天最基本考慮的不都是人力需求和任務配置?
一個企業的領導階級如果沒考慮到景氣好會有人力不足這種情況,
這是領導階級自己的問題。
我們公司的主管也常抱怨人不好請、沒人來應徵,拼命的安排加班。
但總經理在兩年前會議中說:現在景氣這麼差,你們想走就走阿,我不會留你...
會議中講了很多重話,當時也確實走了不少人。
回想起來事過境遷,現在對比起來也挺諷刺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