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從郊山開始,譬如陽明山區古道或步道就有五十到一百條以上
先從有人工痕跡的道路開始,有簡單的飲水、食物、保暖、雨衣就可以
爬山的心態比體力或經驗更難養成,當你非常疲累無法體會自然的時候
是否會就亂丟垃圾?是否就會攀折花木?是否就會離開主要路徑?
也因此,喜歡自然多往外走走就是登山的第一步驟
如果只是喜歡美景,而強迫山頭接受大眾愚莽無知的破壞
那只能說您還沒準備好,但山永遠等你跟上她的腳步
扯遠了:P
首先要知道,山上為什麼會有路,甚麼樣的人會走入山裡?
之所以有路,是因為人們的需要,所以每次去山裡,都要想一下
古時候的人之所以走在這條路上,是否有他們的歷史,他們的故事,他們的心情
路用以連結兩地,互通有無,而山裡的路,除了讓你走入山裡,也是為了與自然連結
以嘉明湖為例,旁邊有個山頭,雖然不起眼卻也是百岳之一的三叉山
http://club.ntu.edu.tw/~mtclub/database/110300_1.htm <- 1945年的山難報告
http://www.wretch.cc/blog/bruceliu1951/13692691 <- 1945年的山難報告
體會一下,如果,您是那飛機上的生還者,如果,您是那上山的原住民與日本人
如今您安全輕鬆,幾無危險的走在草坡上,颳風下雨的時候隨時能回到避難小屋
您是否能感受到群人們的心情?
以八通關古道為例
http://csm00.csu.edu.tw/0150/49002134/index-18.htm <- 修築歷史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5...%8F%A4%E9%81%93 <- Wiki
若您是清代八通關的總兵吳光亮,為了強化對山裡原住民或資源的控制,走在這條一丈寬的古代高速公路上,是甚麼心情?
若您是修築日據八通關的日本小警察,二十四小時都要擔心原住民跳下來割耳,又是帶著甚麼感受離鄉背景深入台灣心臟?
當您開始體驗人們的歷史與生活,與我們生長得這塊土地息息相關時,才會對我們的島嶼有不可分的感情
當您開始想要知道更多山裡的故事,人們的故事,自然的故事,又怎能不停下腳步領略箇中滋味?
我帶學生去爬一座很簡單的紗帽山,全程有木板步道,陽明山公車總站出發不過短短一小時就能登頂,瞭望整個七星山坳
許多登山客體會了她的美,讓時間一分一秒的流轉,看天上浮雲與遍地綠草自然的對話
這些美麗不是因為你,才出現,而是終年不息,不論甚麼人住在這裡,都不會改變的
我讓學生休息片刻之後,會告訴他們,整個大屯火山群的歷史,當大家聽到,腳下走的路
早在兩百一十萬年前到七十萬年前就已經佇立在此等你前來的時候,臉上是一種很深的體會
紗帽山,她很有可能看著台北湖變成台北盆地,看著淡水河從三貂角一帶出海,變成淡水出海
如今她以綿亙了百萬年計的歲月,橫臥在時光的洪流中,迎接我們的前來
人生短短不過百載,可能在她的生命中,扮演一顆微不足道的細沙,然而,山卻能用她的一切
靜靜的印證了,我們曾在土地上留下的種種故事,種種痕跡....
!!我應該拿這篇當文宣才對!!
簡單來說,心態才是登山的第一步,體力與經驗都可以慢慢養成,而且也有助教群會告訴你許多與山相處該知道的東西,歡迎來爬山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