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ite Member
|
分散式運算社群的設備與超級電腦相比, 總運算力與每單位電力能產出的運算力是隨
時間動態提高的, 隨硬體技術進步, 分散式社群裡永遠有新的硬體加入(或取代舊硬體)
以 nvidia AMD Intel 三家的運算器產品來說, 每年出新版, 每次升級十到幾十趴效能,
或同效能降低功耗, 用戶一到四年汰換一輪, 還有持續新加入的新參與者. 運算程式也
每年更新數次, 持續做出能妥善運用當代運算器硬體效能的程式碼.
不管超級電腦哪一天建置好, 要攤提八年十年都行, 它要與分散式社群參與者的配備
相比總運算力或是單位電力可得運算力, 成長性, 延展性, 擴充性....從一開始就已
可預期是個losing battle.
真要說捐款湊到幾十億去搞超級電腦, 那我可能也會同意乾脆去買藥買儀器買救護車
因為實務上窒礙難行, 參與者裡認同這樣做, 也實際會這樣做的人湊起來, 捐到幾十億
看看十年二十年能不能存得到. 大公司搞慈善做捐款也多半有利益目的, 我捐給你的
基金會五百萬, 下一季五億的訂單就請關照. 真正長期支援公益運算的科技公司, 也是
支援共享技術, 協助開發而不是砸錢. 但那些籌措經費的時間就是無形的巨大成本,
超級電腦建好之前整個計畫是停滯, 但分散式社群卻能立即啟動贏在時間點,而且超級
電腦更有維護成本, 不是建好就不用管它, 總cost絶對是遠高於當初建置成本.
分散式運算可望會持續蓬勃發展, 未來的硬體效能只會提高, 單位功耗只會降低,用戶端
的閑置資源只會更多, 控制耗能的技術只會更強, 若未來能控制到某程式只耗10W電,
參與者就不必擔心運算器滿載帶來的負擔, 參與者不需要再做 待機 跟 全速 的抉擇,
可依照自己接受程度來參與, 捐幾瓦電(運算力)都可被調節, 我相信這一天早晚會到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