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停權中*
|
以前黃金時期的港片好像都是永盛(中國星)集團的出品的,那時是主流,
現在轉換成英皇集團為主流,就屬於香港人自己的口味,台灣人就開始脫節了...
我比較不能忍受的問題是中配,以前都是台灣這邊配音員像石斑魚等,像現在都是香港自己包,都是港腔令人疏遠...
有一說是以前像徐克或是劉德華他們都是TVB電視圈出身的,像是台灣華視訓練班,底子打得比較深厚,也跟觀眾比較親近,
九零年代中期開始好萊塢的特效大爆發,迫使香港電影轉型,但使用特效不當、譁眾取寵,故事變不知所云,為特效而特效...
我記得鄭伊健的一系列:中華英雄、風雲跟蜀山傳就是這類的犧牲品...
另外一方面比較傾法的新浪潮興起,就變得跟台灣電影一樣的趨勢,以偏寫實或是實驗虛幻風格為主,
就老一輩的電影人慢慢淘汰掉,就只留下王家衛這樣影展型的電影,所以張曼玉、梁朝偉一個一個變影帝影后,
他們也不可能再拍攝射鵰英雄傳這種大爛片了,(哭哭)
後來比較有復興的是陳可辛跟吳君如,致力在類型電影上復興,可惜我覺得他跟朗霍華一樣,感覺火侯還差一點,搔不到癢處...
現在因為中國市場大開,所以香港人基本上都跑去拍大陸片了,那些笑點就是很古老,
像新版的花田囍事,可能我們看來就屬於低能那種...而我們也習慣好萊塢或是日韓等笑點,
我目前來說只看到狄仁傑有復甦的傾向,但是只有在影視技術層面。
(以前成龍神話有,但也是曇花一現,後來都在好萊塢或是中國大陸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