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Crazynut
我很愛讀科普著作。我也經常偶而會想這種問題。
據我個人的觀察,人群有一定的百分比,甚至在每一個人個體本身,都有或多或少,平均起來不容忽視的「反智」成份存在。一聽到稍微複雜的事情分析,就開始頭痛、拒絕思考、希望甚至尋求某人能給個簡單明瞭(?)的解答。
具體呈現的,就是宗教、迷信、風水、相命、紫微斗數,星座血型、是芥末日…etc。
以先天論的哲學觀點來看,這種東西可能/很像是人類的本性之一。這是科學教育普及,提昇人類整體智慧的極大障礙。我不知道該如何解決。也許,是無解的。
|
探索人類的先天本性 <= 那是思維的死路一條 ..... 至少我是辦不到
也不可能有人能全盤洞悉什麼是人的本性 ??
如千百年來人性本惡 + 人性本善的爭執
利它利己的矛盾之論 .... 等等
人類是特別仰賴學習所以別於其他物種的生物 <= 意指 . 人類可塑性相當的高
而學習 . 總是寄託人類先天本有之外的東西 . 才得已學習
...
..
.
為此 . 我願意拋棄先天論 + 人類本性的說法
從人身以外的東西 .... 特別是那些抽象的東西 <= 去觀察 . 它們與人類學習的關係
如 ... 教育 . 潛移默化 . 趣味傾向的養成 . 流行與群性 .... 等 .....
詮釋為外因濃厚的環境論
如果不了解我所說的 . 請比較下文中 . 所謂正統科學家 與 民間科學家的養成過程之差異
與兩者對科學主題詮釋方法的分別
引用:
作者Adsmt
民間“科學家” 這一概念並沒有一個很嚴格的定義, 因為這是一個具有相當複雜性的群體。 往上了看, 一部分科學家在其童年或少年時期的思維形式與某些民間“科學家” 也有一定的相似性; 往下了看, 許多偽科學或反科學人士的思維形式與民間“科學家” 同樣有一定的相似性。 粗略地講, 民間“科學家” 主要有這樣兩條特徵:
民間“科學家”沒有接受過系統的科學訓練 。
這一條幾乎是定義性的。 多數民間“科學家” 自己也坦承這一條, 就像在過去某個年代裡, 大家並不避諱自己的赤貧家境一樣。 這裡所說的系統的科學訓練並不單單指的是科班出生, 完全也可以是達到同等層次的高水平的自學。 此外, 這裡所說的系統的科學訓練是以真正學到手為判據, 而不是僅僅混到一個文憑。
民間“科學家”無意接受系統的科學訓練 。
這一條往往被人忽略, 不過我覺得這一條其實很關鍵。 因為即使是最優秀的科學家, 也並非是生來就接受過系統的科學訓練的, 因此“沒有接受過系統的科學訓練” 並不是區分民間“科學家” 與科學家的最本質特徵。 許多民間“科學家” 也常常用科學家在童年或少年時期的故事來為自己辯護。 但被民間“科學家” 們有意無意地予以忽略的是, 他們的思維形式與真正的科學家在童年或少年時期的思維形式雖然有一定的相似性, 但這種相似性卻永遠地凝固在了那樣一個年齡段上, 彷彿自幼年起就停止了發育。 民間“科學家” 們雖然對科學充滿了雄心壯志, 試圖“研究” 科學界最艱深、 最宏大的課題, 試圖“推翻” 科學界最有實驗基礎的理論, 但他們數十年如一日的行為卻只是在一個極低的水平上循環往復。 他們可以花幾十年的時間來做“研究”, 卻無意拿出幾年的時間來系統地學習科學。 科學界的文獻是開放的, 但由於他們無意接受系統的科學訓練, 從而在實質上放棄了閱讀和理解科學文獻的能力。 因此他們的“理論” 無論用什麼時髦的科學術語來包裝, 用科學界的標準來衡量, 都只是停留在一種十分原始的、 伽利略之前的思維水准上。
這兩條特徵當然既不是完備的, 也不是毫無例外的, 想要在這樣一個模糊的領域中建立一個絕對清晰的定義是一種徒勞。 但這兩條概括了絕大多數民間“科學家” 的基本特徵。
|
這是一個人文現象 . 在社會中任何領域都看得到 ....
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