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ite Member
|
日本在對亞洲戰爭一連串之進攻可看的出的珍珠港偷襲後,在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後到一九四二年五月為止之一連串進攻亞洲之計畫從歷史上分析出來如下:
● 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七日,偷襲珍珠港
● 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七日,日軍同時進攻馬來西亞及泰國
● 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十日,日軍攻擊英國在新加坡外海之英國“威爾遜太子號”和“擊退號”巡洋艦
● 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日軍攻佔香港
● 一九四二年二月十五日,日軍進攻新加坡,英國人幾天就投了降
● 一九四二年三月九日,日軍進攻印尼群島,荷蘭軍隊投降
● 一九四二年三月十一日,日軍攻擊菲律賓
● 一九四二年四月十八日,杜立德B-25機隊偷擊東京成功
● 一九四二年五月六日,菲律賓美軍失守,麥克阿帥撤離菲律賓
● 一九四二年五月八日,日軍軍隊進攻緬甸,緬甸失守
此時由於杜立德轟炸東京成功使日本人已如夢中驚醒,考慮要減緩在上述四個月中之攻擊要減緩並且緊急計畫調部份海軍,空軍及陸軍部隊回守日本本土。
在珍珠港偷擊十二月七日美國航空母艦都不在港內,日本除了撤回部份部隊駐守日本本土外,最擔心的還是美國仍擁有眾多航空母艦,不消減美軍航空母艦之威脅日本勢必寢食難安,於是日本又再孤注一擲發動了“中途島戰役”,這也是“中途島戰役”真正起由原因!
8.2 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七日日軍進攻馬來半島北部和泰國南部戰役
幾乎是在與日軍進攻珍珠港戰役之同一天在中國海南島以三亞港為基地的日軍軍隊,悄悄在十二月四日向中南半島集聚,在航行到一半十二月六日下午快抵達馬來西亞海域一百英里左右海面,突然被一架英軍巡邏機發現,艦隊立刻轉向偽作駛向曼谷,笨拙的英國人立刻中計上當,日軍聲東擊西,將艦隊分為三路十二月七日急駛分別向泰國南部,馬來西亞北部,在傍晚時抵達並下錨!未達晚上十二點前日軍登陸小艇部隊,已登上了馬來西亞北岸海濱,岸上守軍發現雖有開炮,但已太遲,日本天亮前已佔領了全部馬來西亞守軍陣地。
同一時間日軍登陸小艇也登陸泰國海岸,而泰國南部海岸根本沒有設防守軍,因此日軍也未耗費一彈一卒就佔領了重要據點。
此時,另一股日軍自泰國北部也順利登陸,泰國就這麼什麼戰役也沒發生,就被日軍淪陷了!
8.3 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十日日軍攻擊新加坡外海“威爾遜太子號”及“擊退號”和英國人敗於日軍之原因
在同時日本攻佔泰國南部及馬來西亞北部三天不到,日本海軍及空軍攻擊了英國在新加坡外海兩條軍艦!英軍瞬間不到24小時就戰敗。
在此不妨敘述一下英國人失敗之觀念所在:
大英帝國在歷史上實行了殖民主義,在亞洲對付過中國,也對付過南洋印度、泰國、新加坡等弱小國家。因此造成自大驕傲的心理,在英國人眼中日本人個子矮小,日本空軍哪裡能與大英帝國的空軍的對手?日本海軍更不會是英軍敵手。
事實上二次大戰英軍的“法羅式”戰機是相當先進的,連美國那時期之戰鬥機性能都比不上英國戰機,在海軍方面,英國的遠東兩艘主力巡洋艦“威爾遜太子號”及“擊退號”也剛發明不久。
“威爾遜太子號”排水量三萬五千噸,“擊退號”排水量三萬兩千噸,兩艦巨炮射程遠遠大於日軍艦。
英國人自吹自擂“威爾遜太子號”是“永不可沈沒的偉大戰艦”(Unsinkable Dread Daught)“擊退號”為“堅不可破的海上堡壘”(Impregnable Fortress)。
事實上開戰不久,日本魚雷戰機中島B5N還比不上十分鐘就分別各送一顆魚雷,一顆擊中“威爾遜太子號”方向舵,另一顆魚雷擊中“擊退號”方向舵,英國兩艘偉大軍艦立刻失去方向舵變成只能原地打轉。
而英軍還失策的認為這兩艘軍艦對付日軍空中攻擊綽綽有餘,連護航空中戰機都未出動。日空軍並未費多大力氣,從容地再送了幾顆魚雷分別擊中英國兩軍艦艙側,不到兩小時,這兩艘軍艦就全軍覆沒入海底。
一場重要之海戰如此快速結束,英國朝野大為震驚不說,在新加坡英國守軍還未開戰,士氣就被衝擊的低落無比。這也就是造成了後來英軍在日軍攻新加坡時未戰已先寒!
8.4 一九四二年二月十五日日軍進攻新加坡
和英軍與日軍新加坡海戰一樣,未開戰前英國對新加坡之守備也自己吹噓一番,號稱英國在新加坡陣地是一個“絕不可能被摧毀的堡壘”,事實上 澳州人、美國人、新加坡人都上了英國人的當!
不過在當初英國駐在新加坡守算上澳洲軍隊也將近數萬人,包括了一萬八千五百名澳洲軍隊、印度人軍隊,其中有六個英軍步兵團及兩個機關槍團。
海軍方面則化了相當大資金建了一海軍基地大約足足有十七個足球場那麼大,除有豪華的設備外,也設有海軍船艦,巨大的地下儲水庫,彈藥庫,燃料倉等等。
在防禦工事方面新加坡南邊面臨海的海岸上為防止日軍海上進攻,建了一排一排的十五英寸口徑巨炮。這些巨炮足足可以打穿船艦上厚厚的裝甲。在東南海岸邊也部署了一排一排之機關槍碉堡陣地,及輕武器陣地。
可笑的是,後來日軍軍隊並沒有自南邊海上過來,而是騎著簡單的腳踏車自馬來島北方過來的,而且日軍人數不到英軍之三分之一,兩個月不到英軍就舉白旗,投降了!
新加坡本島戰役經過是這樣的:
日軍自從十二月八日攻佔了馬來西北部後,三天之內佔據了馬來西亞半島全境。
日軍在馬來西亞休息了十天後,騎著腳踏車自北部馬來西亞島從叢林裡南下,當初日軍每個師都配有六千部腳踏車,日軍就好比後來的中國解放軍一樣“小米加步槍”,再加腳踏車把英國人給打敗的。
戰後英國官方還想掩蓋這一些事實,可是歷史遲早還是要被世人披露的。
英國人失敗的幾個原因,其中一點當然就是太自大輕敵。其二就是十二月十日英軍號稱無敵的“威爾遜太子號”及“擊退號”這麼輕易的就被日軍打敗影響了以後英軍的士氣。其三就是英軍認為自新加坡北邊的馬來半島幾乎是森林,沒有任何公路,敵人不太可能通過森林由北方攻過來,因此防禦工事只建在了新加坡南岸!
英國軍隊在新加坡組成員裡面,部份澳洲軍隊,部份為印度軍隊,英國人在新加坡當時不信任華人,因此沒有華人在軍隊。
新加坡海戰一失敗,英軍、澳洲軍隊、印度雇傭軍隊全部喪失了士氣,由澳洲兵隊開始開小差八千多人,印度雇傭軍更不用說,英國士兵還未見到日本軍隊就早已失去了戰鬥力的!反觀日本軍隊士氣高昂,武士道精神,英軍當然相形見絀,不堪一擊。
日軍的“腳踏車大軍”一路南下,過來後進入新加坡半島猛攻之下不到廿四小時就佔據了機場,接著佔領附近村莊,進而攻佔島上儲水庫,事實上日軍騎著腳踏車一路南下再加上猛攻猛打,日軍早已精疲力竭,如英軍此時守下去,決不致於被日軍攻進新加坡市區,無奈英軍已無鬥志,而英軍有三倍於日軍之兵力,當日軍對新加坡市區一開始炮擊時,只是虛張聲勢,英軍司令白司華將軍就決定快快地高舉白旗投降,二月十五日就簽下了城下之盟!算起來日軍進攻新加坡只化了兩週!
日軍在新加坡之戰敗是英國歷史上最失面子的一個戰役,英軍算起來有九萬人,日軍在山下奉文指揮下不到三萬人。
英國首相邱吉爾後來也不得不承認,這場戰役是英國歷史上最嚴重之災難,也是最大規模的一次投降!
在二場歷史上看來英國人動不動就舉白旗投降,西方在觀念中也許是與亞洲人不可相同,西方人觀念也許是認為“投降”並不是“恥辱”!在東方人觀念裡,“中華民族”一向認為“不成功便成仁”!日本人民族則是“武士道精神”不成功便成仁與中國人觀念差不了多少。
因此當日本人進攻中國,自一九三七年淞滬戰役開始中國軍隊不停的戰敗,不停的陣亡,武器不如日本軍隊,可是士氣精神並不亞於日本人,因此陣亡後,立刻再補上,所有的撤退都是戰略性的,在中國軍隊裡面好像沒有“投降”這兩個字!
在一九三七年到一九四二年間已打了快五年多,日軍軍隊疲於奔命本來以為三個月淞滬戰役就可以讓中國軍隊投降,結果上海一戰就打了不止三個月,第四個月打到南京日軍惱羞成怒因中國軍隊之抵抗,入城屠殺了軍隊及老百姓達卅萬人,中國政府仍不投降,國民政府遷都重慶,蔣委員長用了空間換時間之迂回戰術,日軍打了五年都還未攻破宜昌。這五年間中國軍隊不僅死亡陣亡已快達兩百萬人,師長以上將領已陣亡達百人,如台兒莊之役、宜昌之役張自忠……等等,多不勝枚舉。
日本人是侵略中國之前可是萬萬想不到會是這樣一個結果。
一九四一年十二月日本轉而攻擊美國珍珠港後,四個月攻下南洋、新加坡戰役,英國卻會如此地輕易投降,據說日本人好不容易又再恢復了一點戰爭的信心。
8.5 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廿五日日軍攻陷香港
新加坡海戰後兩天,另一股日軍攻香港,駐在香港之英軍部隊本來一直都是繡花枕頭。不過在當時英軍的軍事設備並不差,守軍將近有一萬人,陣地大炮也有兩百多門對準了海艦,碉堡陣地也都是建築的很漂亮在香港高地上。英軍自認為是對付小日本軍綽綽有餘,不知是否因新加坡海戰英軍如此這麼快全軍覆沒的消息關係,香港也只守了十七天英軍就投降了!
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二日時日本本土之軍部已早就擬好了進攻香港之計畫,有如在南洋之攻佔計畫一樣,先打擊英軍部隊之香港守軍,日軍在空中方面並沒有出動太多戰鬥機就摧毀了在香港啟德機場的十幾架戰機,再而用海軍封鎖了香港的港口,英國海軍尚未出動反擊,在深圳之日軍已經羅湖口突破了英軍陸軍防線陣地。
兩天後就佔領了九龍半島,再自九龍半島對香港實行重炮轟擊,同時日海軍軍艦用加農炮也展開了對香港島炮轟,一舉摧毀了英軍兩門大炮。十二月十八日日軍在香港東北角登陸,英軍抵抗不到三天就掛了白旗,日軍隨即攻佔水庫,切斷了一百八十萬人之用水,英軍只好乖乖的投降。全部戰役才不到十七天,香港就淪陷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