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
作者42章經
我想啦
如果您住在港區,會這樣想是很正常的
如果您住在後勁,大社,大寮(哇卡雖,祖厝在大社,老婆後勁人  )
我不相信這些話您還說得出來 
|
一個社會建設, 沒有只會帶來好處, 沒有壞處的, 每件事都是一體二面的
這世界沒有烏托邦, 更沒有大同世界, 沒有污染的都市或社會是不存在的
只是在你家或我家的分別而己... 我也可以很自私的說, 為什麼當初
要選高雄做重點發展, 但我說不出口. 換在別人家有比較好嗎? 那年代全台
誰又有高雄港的優勢? 更別談那時貧苦的人更多, 有更多的人只為了溫飽而生存.
有了當初的發展, 才讓更多人養活一家, 也讓更多人跑來高雄生存. 現在,
大家己經在飯飽之餘, 開始思考更進一步的環保, 我也覺的很好. 但完全否定
當初的建設, 我是覺的有失公平...
或許再過 60 年, 當台灣科技業不在興起, 新竹人也會開始說, 為什麼科學園區
要蓋在新竹, 晶圓廠癈水嚴重污染我們新竹, 沒人敢吃新竹米粉和貢丸, 有人問過
我們新竹人嗎? 我們不要科學園區. 我們都活在被污染的環境, 就和你現在的想法一樣.
那.... 你有想過, 沒有當初的科學園區, 會有我們現在的電子王國嗎? 每個時代都有
每個時代的建設和包袱. 就跟當年的高雄一樣. 如果你覺的我說的不對, 那我覺的
大家可以高舉大旗, 現在就把科學園區趕出新竹, 用面對國光或六輕的態度一樣
, 因為我相信過個 60 或 100 年後, 換新竹人用一樣的說法在報不平了.
ps. 我不住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