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UOTE=goeeayu]等您的開箱
[聯力PC-Q08R迷你機殼系統組裝心得分享]
非常抱歉, 單張圖檔都太大, 超過2MB限制, 無法上傳. 待整理後再補貼.
一. 主要目的用途: 非客廳HTPC, 非小BT機, 非個人小型NAS或伺服器主機.
就是要把一個還不錯的小鋁機殼擺在書桌上, 當作一般很有效能使用的桌機 - -可同時多工上網多頁, MSN, 聽音樂, Office / Photoshop作業, 看
HD/1080P高清影片(24吋顯示器), 偶爾小玩畫質佳的單機遊戲 (如Crysis
1 /2, 使命召喚 C.O.D. 5/6/7).
二. 選用零件清單:
1.機殼: 聯力PC-Q08R . 玫瑰紅. 只能上迷你小主機板 ( Mini ITX).
在購物網頁上看到的都是紅色,其實真正到貨是玫瑰棗紅,殼內也是同色.
當初是與另一型PC-V354R在比--因為可以用mATX的主板,零件配置會
更有彈性, 成本也應會便宜一些, 最後嫌它放桌上還太大 (中小型), Q08
屬小中型, 另一款Q07又像小小型, 怕更擠不下, 散熱更難. 所以....
看中此系列最主要的另一個因素是它可以使用一般ATX規格電源, 又可以
插一張雙槽的生猛顯卡; 前面板還有二個USB 3 插座.
2. 主機板: 雞排 Mini ITX -- GA-H67N-USB3-B3. (因為比較便宜)
3. CPU: Intel Core i5-2500K (因為買時,比非K還便宜一點點, 它內顯又比
非K好一級, 以後汰換新增別的大板平台, 還可以調過去給它超頻. 嘿
嘿! 未雨綢繆!)
4. 記憶體: 從別台調換二條舊的過來, DDR3-1333 , 4GB x 2.
5. 影像卡: 今年一月底搶到的, 藍寶 HD 5870 ( 2GB); 從原大殼桌機拆過來的;
舊的一張N牌 9600GT 就只有委屈那一台了.( 沒辦法, 新的小三要出位
了!)
6. 電源: PC Power & Cooling Silencer Quad, 750W, 80 Plus , +12V: 60A.
足夠服侍上面的藍寶大哥了. 這咖是小弟在前年聖誕節特價時買的, 用一
陣子就收起來了(瓦數太夠了). 因為是大紅色系, 和Q08R還算搭, 就又請
出山來巴結新的主子了.
它是長18公分, 比標準的還多3公分; 塞在小機殼內不會太超過了嗎? 又不是
模組化配線,就多了2-3條線佔空間, 散熱問題 ??
是的! 是的! 請聽小弟個人勉強的解釋:
6-1. 因為它是紅色的, 可配機殼色.(雖然躲在裡面, 但是看屁屁呢?)
6-2. 小弟剛好手邊有此顆尚新品, 還夠力匹配藍寶卡(6+8 Pins); 還是
80+. 也不想額外再花錢了 (這才是重點).
6-3. 它很重,比標準長3公分; 剛好頂到硬碟架的屁屁; 前風扇其實不太
有力(就不會吵), 進氣風經過硬碟架, 應已沒多少去給主板散熱流通
了; 而且中間少3公分的間隙, 正好具有阻隔導引的功效(歪理); 多餘
的一陀線, 正好塞到電源底下的空間支撐著, 免得往下拉墜後機板.(
整個機殼鋁板都嫌太薄, 應該要再厚點 -- 真的又一歪理,哈!哈!)
7. CPU散熱器: 因為怕2500K太熱情, 小Q08又擠滿了,散熱不佳; 所以忍痛加碼改
用海盜船牌 H50, 封閉式水冷; 但是另用一個二年前買的紅白高爾夫
12公分扇改裝成仿H70的雙扇推/排氣結構; 但是空間不夠,那顆高爾
夫球就只能露到拉鍊外面了.
8. 額外排熱: 4公分小風扇 x 2 , 剛剛好用雙面膠貼在有洞洞的後機板左右上角處,
因為接電是由小三Pin轉成Molex 4 Pin 式的, 電壓由12v 轉成5v,
所以轉速不會太高就不會吵.
9. 藍光播放 + DVD燒錄 Combo機: LG-CH10LS20 , 5.25" 標準尺寸前面板單
孔進出; 選此型的優點是它的 Buffer 緩衝有4MB.(一般好像是2MB)
10. 外接USB型 12合1讀/寫卡機: 還可讀寫SIM卡; 因為前面板只有一大
孔, 看到有網友改成內接式50合一讀卡機, 但是原裝紅面板就要犧牲掉
了, 挺可惜 又突兀.
11. 硬碟: 舊有的原系統冷氣牌 1TB x 2, RAID 0. (備份使用外接 USB 3插槽式.)
三. 試機心得:
1. 沒多餘時間, 不想多花錢, 不想細心組裝, 不想傷神給自己找太多麻煩; 沒其他
特別需求, 就請還是找一般性的中/大機殼吧! 真的呦!
2. 雞排這張迷你主板還可以, 上週買時Bios是F2版, 去官網更新到F5版; 已用三天
每天約6 - 10小時; 無當機, 無凍結, 無藍底白字, 就是開機後想進Bios設定很難,
要憑運氣. (有看到其他網友相同狀況. Bios 應還待改善.)
3. 二顆SATA 2硬碟組RAID 0, 接在僅有的二個SATA 3 接頭; 在Win 7 Pro 64
Bit系統下, 效能評定為 6.3 (不同時候跑三次都如此). 挺驚訝的,搞不懂.
因為同樣這二顆, 在原775版, 配備系統相同下, 也只是 5.9分; 據知一般非
SSD硬碟都只能到5.9.
另外有接一張舊有好的 CF (8GB)轉SATA 2轉接卡在SATA 2接頭, 原來是用作
給Win 7 系統加速的(外行, 也一直不知是否有效, 裝安心的), 但是用沒幾次就出
狀況, 說該CF卡有防寫保護, 不給格式化, 也不能設定系統還原點; 開機和整個
系統運作都感覺怪怪卡卡的, 又說該CF碟的資源回收桶損毀, 又不幫忙修好. 但
是此卡在原775系統都運作很正常. 所以: 個人懷疑不知是否之前的SB晶片問題
+ SATA2問題還是沒完全解決.
不急需換平台的網友, 可再多考慮是否此時要跳進 SB 1155.
雖然小弟的解決辦法是暫時先把該CF轉接卡設定停用了. 整個系統就都看不到
它的存在, 跑起來就都很順了; 感覺 SB 1155效能真的有提升. (原系統是
Q8200, 其餘皆同).
4. 至於溫度部分, 因為小弟完全不懂也不會如何跑一些有關效能分數及溫度變化的
Benchmark 燒機程式, 只會使用 AIDA64 Extreme Edition觀察 (網上有人說純
參考,不太準確. ). 在使用它的 [系統穩定性]測試工具跑了約20分鐘 100%CPU, 得
出的結果是: (CPU未設定小超頻TurboBoost)
主板平均溫度: 44C , 待機: 44C, Max: 48C
CPU平均溫度: 25C, 待機: 24C, Max: 28C
顯卡待機: 35C, 風扇: 21%.
打算在機殼後內版中間再黏一個6公分的小風扇來改良排熱, 但是真怕再打開側
板.....
最後, 整體使用感覺:
1. 新世代1155 CPU 還真的效率有增進不少. 整機擺在桌上也不怎麼噪音. (見仁見智-
聽人聽至)
2. 機殼鋁板厚度不足, 左右側板固定要靠 " 各 " 6 顆小螺絲, 若有時要拆開來換個硬
碟, SSD 或風扇之類的, 會是一個不太愉快的過程. 除了內部太擠, 牽一髮動全身
之外;若粗心一點把側板的12顆某一二個小螺絲的牙紋給磨損了, 那可要精彩抱歉啦 !
3. 迷你機殼的散熱整線無法要求啥了, 只求能塞進去鎖好OK -- 這得認了; 唯一對本
人使用的缺點是: 無法再擴充音效卡了, 除非是犧牲影像畫質用內顯, 或外接D/A了.
好啦! 報告完畢, 多謝指教! 感謝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