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
作者weirock
傳說中的 喝少顧肝,喝多顧山 嗎~ 
|
阿比絕對是國軍裝甲單位弟兄們最好的選擇,
內用顧身體,外瓶丟坦克
---------------------------------------------------------------------
汽油彈,又稱「莫洛托夫雞尾酒」
「莫洛托夫雞尾酒」來自蘇聯的外交人民委員(外交部長)維亞切斯拉夫·米哈伊洛維奇·莫洛托夫。
二次大戰時蘇聯入侵芬蘭,芬蘭士兵無論是人數或裝備皆處於下風。
面對紅軍的坦克,芬蘭人借用了之前在西班牙內戰時,這種由蘇聯人支持的共和派人發明的汽油彈武器。
什麼是「莫洛托夫雞尾酒瓶炸彈」呢?就是在酒瓶內裝上汽油、水和黃磷的混合物,同時還要附一塊膠皮。膠皮和揮發油起作用後,可以生成一種粘性膠體。
一旦見到敵人坦克來了,就使勁搖動酒瓶,然後向坦克投擊。一旦瓶子撞碎在坦克上之後,流出的黃磷在空氣中立即燃燒,火焰很猛烈。
這種武器本身不能把坦克擊毀,但往往給坦克造成極大的破壞。
燃燒的濃煙很快會進入坦克乘員艙內,滾滾濃煙首先引起駕駛人員的驚慌,怕發生爆炸,總是趕快停止操作,從艙口向外爬出來。
這個時候就很容易被反坦克手用槍打死,當時坦克都採用汽油,而且油箱都在外部,莫洛托夫雞尾酒瓶的炸彈一燃燒,往往把坦克油箱點燃,然後引起坦克燃燒,失去油料而停止運動。
在蘇芬戰爭中,蘇聯轟炸機曾用燃燒彈轟炸芬蘭的城市和平民目標。面對國際社會的指責時,莫洛托夫宣稱蘇聯飛機沒有向芬蘭人民扔下炸彈,而是向他們空投麵包。芬蘭軍民便將蘇聯燃燒彈稱為「莫洛托夫麵包籃」,
並將他們準備的這種汽油彈稱為敬莫洛托夫的雞尾酒,用來「招待」蘇聯坦克。芬蘭軍方在之後持續的戰事中大量生產汽油彈,以手或擲石器投擲。
二次大戰中參戰各方都有使用汽油彈作為防守的武器,它對於阻擋輕坦克特別有效。1948年以色列和阿拉伯戰爭中的以色列、1956年匈牙利事件中的匈牙利羣眾,都曾成功使用汽油彈阻止敵人裝甲兵的前進。
坦克車的底部往往是防禦最薄弱的的,當汽油彈在坦克的尾部燃燒時,可能令坦克的油缸爆炸。
部分蘇製坦克設有外掛油箱,
很容易 
被打爆後從外面點燃。
當游擊隊在近距離以汽油彈快速突擊,坦克車的靈活性不足應付,於是陷入被動。這亦是汽油彈在當時能成為成功武器的原因之一。
摘自----維基百科
--------------------------------------------------------------------------
如果是用柴油引擎,不曉得燒不燒的起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