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
作者mobius797
人類早就過度濫用資源走上預支未來的不歸路
光只是在一項核能發電上鑽牛角尖其實根本已於事無補
|
借我引用一下, 這個說得真的不錯, 人文學+心理學+經濟學大概也就這樣的總結了.
從工業與能源革命起, 人們就習慣擁有更多, 甚至同樣的東西重複擁有: 車&電腦&手機.
反正相對而言已經是負擔得起, 但降低的是製造成本, 並不是要消耗掉的原物料.
台灣比一些歐美國家更多出至少一個問題點: 所有都要花錢, 不花錢能得到的品質都很糟糕.
舉例海岸, 的確是還有免費開放, 但會有垃圾以及沒有公設如更衣間或廁所等, 有的要錢.
另外就是累積財富以及借貸, 短時間內要獲得跟花得比實際上的機會收入多, 兩個必要條件.
一, 來源便宜化. 二, 膨脹.
最最簡單的一個字總括: 錢.
最基礎的解說: 數字化.
因為用錢當單位的數字化, 很多東西的使用跟製造成本或許已經脫離實際價值.
就說到這樣吧, 想一下就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