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諾比四號機爆炸時,救災人員到現場第一件事就是把噴到隔壁運轉中三號機上,正在燃燒的核燃料
撥掉,再繼續救災,此時放射線強度已達數萬倫琴(人體短時間內僅可承受數十倫琴),幾乎是前仆後繼;在四號機爆炸地點蓋上石棺後,三號機仍舊運轉好一段時間,最後由歐盟提出補償方案,烏克蘭政府才關閉三號機,電廠真正吹熄燈號,這段時間內工作人員也算稱的上十足的犧牲精神(其實在下認為,共產主義下你敢跑試試看

)
目前日核電廠反應爐外殼大多有圍阻體,不像前蘇聯核電廠都光溜溜的,放射線幅度還未高到立即致命的地步,推測日本的想法是盡量救看看,不要搞到灌碳化硼讓整個機組報廢,處理過程中難免上演一些驚險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