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
作者code-hard
事實上在這個討論串一開始就有提出一個版本 使用複循環機組 在不增設發電廠的狀況下 改善火力發電效率 將目前的熱轉換率由30%提升到45% 如此一來甚至連燃料都不需增加 就可以得到1.5倍的核四發電量
姑且不論成本時間等等其他因素 至少初步來看似乎也可以說是個方案 可惜這是由OO黨的陳XX在當總統的時候提出來的 這兩個加在一起對某些人就像是鬥牛看到紅布巾 完全沒得談
我個人是不懂 改善發電機組發電率本來就是台電應該逐步執行的工程 就算原料成本沒有上揚 每年台電購煤也是好幾千億在買 只要省個3%就好 至少就少了幾十億 為什麼不作?
不過想到之前台電購煤案 監察院要查 結果文件被竊 2008年的案子 到今天也沒有結果 也許有人認為買越貴越好吧.....
|
火力原則上來說,是要完全淘汰的,只是他目前是別無選擇的唯二選擇(火力、核能)。
改善火力效率必須做,然後降低燃料(煤或燃油)使用,也就是提升 25% 的效率,就要降低 25% 的燃料使用,同時也減少了 25% 的二氧化碳排放。
並不是改善效率後照樣大燒特燒火力燃料,這樣一來地球一樣會快速暖化。
所以核電廠是不得不為的。怎麼好像很多人都覺得暖化不會怎樣似的...
你知道金星和地球最大的差別在哪嗎,因為地球有大量液態水,可以溶解溫室氣體,因此才產生今天欣欣向榮的生命。
但海洋溶解溫室氣體的速度是有限的,人類製造溫室氣體的速度已經超過海洋溶解的速度,同時因為溶解過快過多的溫室氣體,造成海洋酸化,現階段海洋已經面臨大規模的生物滅絕浩刧。
不要以為你不住在海裡,或者反正你不吃海鮮,這些事和你無關。總有一天,大自然會給人類一計正拳,到時後死幾千幾萬人都是零頭,因為要用億做單位計。
想想金星的樣子吧,金星主要氣體是二氧化碳,表面溫度超過500度(地球初形成時就大概是這個樣子),整個星球一片死絕。
雖然地球短時間是不至於變成這樣,但是小看溫室氣體帶來的災害,絕對會吃足苦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