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合作由幕府時代 黑船事件 後 日本就是當打手 清末先打朝鮮佔為殖民地 後拿下台灣 由日本歸為己有。
日本跟韓國 在二戰後日本無條件投降後 全被美國 接管至今。今天日本實質已是美的一州省 還繼續乖乖的當小打手。
台韓都被日美 洗劫過 韓國仇日至今 但我們現在還有人像"姨太太"樣 挺感恩美日的 肚量 大到嘆為觀止。
1931年侵華戰爭:
美、日《蘭辛石井協定》為背景(美國國務卿蘭辛和日本大使石井菊次郎,簽訂的瓜分中國的秘密協定),蘇聯為敵國。美、日共同瓜分亞洲,日本承認美、英、法、荷在華利益及對東南亞的殖民統治,美國等列強則承認日本在中國有侵略的自由,以便把侵略禍水引向蘇聯。所以日本佔領中國東三省而沒有受到當時列強控制的國際聯盟的干涉。1937年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時同樣沒有受到西方列強的干涉,只有蘇聯支援中國,美國甚至為日本提供鋼鐵和石油,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1940年日本入侵法屬印度支那(今越南),即由於日本極度缺乏戰爭資源,首先打破了蘭辛——石井協定的框架。
1941年太平洋戰爭:德、意、日三國同盟。德國為盟主,英、美、蘇、中為敵國。由於地理位置相隔遙遠以及戰略形勢急劇轉變,德國未能給日本大量物質和資金支援(只能保持潛艇運輸聯繫),1941年12月,德國在莫斯科城下遭遇挫敗時,日本不但沒有從東線夾擊蘇聯,轉而偷襲珍珠港,使美國對德宣戰。但由於美國採取先歐後亞的戰略,投入重兵登陸北非和歐洲大陸,德國陷入兩面夾擊的窘境,德國這個盟友的存在,為日本拖延戰敗爭取了時間,所以日本國力軍力都比德國弱小,發動戰爭早,但戰敗的時間竟晚于德國。因此,中國在14年抗日戰爭中受到的損害也是空前的。
東京大轟炸
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的一部分
1945年5月25日,东京遭轰炸後的火灾场景
日期: 1945年3月10日、同年5月25日
地点: 日本首都東京
結果: 日本大量戰爭資源被破壞
參戰方
美國陸軍航空隊 大日本帝國
燃燒彈攻勢
美軍在1945年2月23日至24日首次對東京採取大規模燃燒彈攻勢,當晚174架B-29轟炸機在東京拋下大量凝固汽油彈(Napalm),把東京約2.56平方千米的地方焚燬。
隨後在3月9日至10日,美軍再派出334架B-29轟炸機從馬利亞納群島出發,再次使用凝固汽油彈對東京進行持續2小時的地毯式轟炸,每架飛機攜帶六至八噸燃燒彈,燃燒面積可達6500平方米。為避免不必要的傷亡,空襲時各轟炸機單獨轟炸而不進行編隊。當晚東京出現火災旋風(Firestorm),334架B-29共投下了超過2千噸燃燒彈,產生的高溫足以使區內所有可燃物(包括人體)燒著,造成近10萬人死亡,近41平方千米的地方被焚燬,主要是皇居以東的地區,東京約有四分之一被夷為平地,其中18%是工業區,63%是商業區,其餘是住宅區。計劃中的22個工業目標全部摧毀,26萬7千多幢建築付之一炬,上百萬人無家可歸,83793人被燒死,10萬被燒成重傷。空襲中有9架B-29被擊落,5架負重傷並在海面迫降,42架其餘受傷飛機返回了基地。大火之後的清理工作進行了25天。
3月9日的轟炸可能是人類歷史上最具破壞性的非核武空襲,這比二次大戰中任何一次軍事行動都造成了更多的傷亡,破壞力可以和後來的原爆相比。
火攻東京後不到30小時,317架B-29轟炸機又夜襲名古屋,使該市的飛機製造中心化成一團火焰。13日,日本第二大城市大阪也遭到了300架B-29的轟炸,使用了1700噸燃燒彈,約20.7平方千米的市區在3小時內焚燬。16日,美軍又轟炸神戶,使其造船中心被摧毀。美軍於四、五、六月又大舉空襲日本各大中小城市。4月13日,皇宮與宮殿一部分被焚燒,明治神宮化為烏有。7月4日時美軍宣佈當時日本已遭受10萬噸炸彈的轟炸。
美軍轟炸過程中許多東京市民逃離出城。李梅派美機投下警告傳單,通知下一步轟炸的目標,使他們更加恐懼。僅東京就有上百萬人逃亡農村,工廠工人的出勤率不到從前的一半。轟炸東京及其他城市使日本戰時經濟陷入癱瘓。
其後美軍在5月26日再一次派出470架飛機轟炸東京,造成7415人死傷,22萬間房屋被焚燬。連月來轟炸使東京有一半的建築物被摧毀。
維積來源: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A9...%B8%9C%E4%BA%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