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權中*
|
其實大家應該仔細看一下原文:
"2007年,刘在银行的支持下把投资增加到2000亿元,但好戏还没开始。2008年经济危机爆发,中国政府提出了4万亿救市计划,刘的高铁蓝图获得中央认可,得到了1.5万亿额外支持。于是从2009年开始,铁路投资超过了7000亿元,超过了军费,超过了刘上台前十五年的总和,刘终于实现了自己“控制世界上一半铁路投资”的预言。"
可知原本對岸政府並沒有對高鐵投資太多,我想這應該是評估過的結果;但2008年金融海嘯影響,各國都祭出了擴大內需的各項振興經濟方案,對岸才額外撥了1.5兆人民幣投入高鐵興建,主要就是想吸收大量失業人口,儘早讓景氣從緊縮中復甦,所以完工後要多久才能賺錢回本就根本不是開工時的考量重點。
大家應該都還有印象,在同一時間台灣也執行了很多擴大內需的方案,讓各公家機關都安插一些臨時雇員去做一些不怎麼需要做的工作,諸如掃街、整理墓地之類的;執行幾個月發現刺激景氣的效果不彰後還祭出消費券,對吧?至於當時國內額外生出那些工作或發放的消費券,需要多少年才能回本?我想根本不可能回本吧。對岸蓋高鐵只是基於一樣的心態,提供大量在金融海嘯中失業的勞工一個避風港而已,而且蓋高鐵至少還能營運賺錢,政府還有回本的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