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權中*
|
這幾年大陸東南與西部內地快速發展,坦白說有些政策像是在『抓龜走鱉』,
政策實施發生效益的時間點銜接不好,常常是有一好沒二好,解決一個問題另一個問題又發生。
我想這跟計畫性經濟的方針過度死板有關,而且現在各項政策、民間訊息、需求,溝通的管道更多,民眾的不滿抱怨也更容易串連。
下一任總書記要進行的政改似乎趕不上進度,還沒交班,下一任的人也難有作為。
像大陸高鐵的問題就是小眾得到利益,大眾還是寧願選擇價錢合理的一般鐵公路運輸,而且高鐵各種利益還沒有實現就發生貪瀆弊病。
國企、公營單位為基礎的假民間建設公司借中央、地方的錢搞建設炒高房價,衝GDP的效益沒看到,地方政府大量的借債弊病已經發生。
提高薪資的事情也一樣,強迫民間企業提高薪資來解決收入差距,一堆企業轉往四川等內陸,東南的勞動力提供馬上出問題。
去年就聽過台商在抱怨,提高薪資可以,但是我要遷到內陸也要時間,上頭的政策一下來像是企業欠政府、勞工的人情一樣,沒有緩衝期,一堆企業哀聲連連。
其實很多政策是好的,但是上頭事權不集中,政治權力分享於上頭少數幾個人,很容易因為權力鬥爭衝突就把一些正確的政策過早實施,反而沒有產生效果。
以前一些台商是屬於高污染的電路板業或者高度勞力密集的紡織、化纖,幾年前一堆廠商被趕往越南、泰國,
一瞬間十幾年來建立的產業鍊大幅出走,廣東、福建一帶走了一堆廠商,民工馬上找不到工作甚至造成社會問題。
那些廠商其實有一天也要離開中國,但是過度以為政策正確反而像是在爆衝,企業經營的利基難找,又要面對那麼多人治的問題。
以前我誇過工程師治國的好處,現在看起來過於偏見。過度計畫、過度期待隨著效益發生而獲利反而會失去方向。
我想計畫的本質是好的,但是實施的人過度理想也會出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