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solosbye
恕刪………
正常流程
送件>>要北送>>通知客戶>>北送>>檢測報價>>通知客戶>>南送>>通知客戶>>取件
如果目視人為因素很誇張的話
送件>>通知客戶>>北送....
而你的例子很顯然在當你反射性問上...
|
如果皇家的人真的是這種心態(防衛心)的話
那真的很無言
這種狀況應該有所謂的標準作業流程!!
怎麼會只是因為客戶多問了兩句就有這樣的變化?
以這個例子來討論好了
以消費者的立場來看,確定條件:
1.保固內
2.原廠判定為受潮要收費維修
不確定條件:
1.修不好怎麼算?(之前有修不好還收檢測費的案例)
以華碩第一線人員的立場
確定條件:
1.保固內
2.受潮了,收費維修是850元
不確定條件:
1.等客人問了再問工程師。
由以上條件來看個人認為:
1.檢測費收不收這應該第一線的人就要能夠判斷。
2.保固期內收檢測費個人認為不合理。
3.過保固期但我都同意付費維修了,你沒辦法修好不應該跟我收『檢測費』。
至於有另一個朋友說『華碩養工程師也要成本』這點我非常認同,
但是我有一些個想法,您參考看看:
1.保固內的東西代表我買一個東西所付出的金額,是包含一定期限的保險費的。
那這個保險費就是用來養『維修工程師』的。
2.產品過保固了,維修費用是多要少錢,由廠商的專業判斷來報價之後消費者同意維修
,結果發現修不好的時後,應該由消費者來承擔所謂的『檢測費』嗎?
簡單來說,產品是廠商設計、生產的,去掉費用的問題,廠商同意維修又修不好,這樣
的結果應該由消費者承擔嗎?
再更簡單的如果你有騎車或開車的話,應該有換過機油吧?
如果今天你去換機油的時後老闆報個價,你也同意換了之後,老闆才跟你說:不好意思
你這台我不會換,但我要跟你收200塊工錢。
是你你會不會付給他200塊工錢?
最後再提供一個好笑的案例
之前我哥同學有一片華碩478的板子不開機,過保固之後花錢維修回來一個月不到又
不開機了然後送第二次,回來之後華碩的人說這次換了個良品,結果回到家一裝好又不開,
我們以為是power壞了所以請他來我家拿個power回去測,結果還是不開機,
所以只好送第三次,這次我哥同學跟收件的人說了一句話:
『不然這樣啦,你維修費還我,然後你們把門口華碩的招牌拆掉好了』
之後回來的板子就安安穩穩的又用了快兩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