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gular Member
|
中國式:非常直接的,張揚的,真實的
-----------------------------------------------------------------
轉貼自旺報
《大陸人在台灣》陳光標給台灣帶來的衝擊
2011/01/28 | 盧虹/媒體人
編按:
隨著兩岸交流不斷深入,兩岸民眾到對岸去定居的越來越多,不僅有因通婚而留在對岸的,也有進入對方職場工作的,更能感受到深度的兩岸文化衝擊,並且在衝突中相互融合。因此「兩岸徵文」版從今日起開闢「大陸人在台灣」、「台灣人在大陸」欄目,歡迎長期在對岸生活、工作的「兩岸人」投稿,寫下你們的經歷與深度觀察。
大陸首善陳光標來台贈款給弱勢家庭,並要求當面發放,這種違背傳統行善不為人知觀念的「高調行善」方式令台灣各界嘩然,20年前接受恩惠的「窮親戚」現在帶著現金來撒錢了,這著實給台灣人帶來很大的衝擊。
台灣民眾對大陸現狀的「無知」,讓很多大陸人頗感驚訝,《旺報》兩岸徵文就有為數不少的大陸作者文章敘述了這種現象:「大陸有電梯嗎?」「大陸也有紙尿布?」「台北這種塞車現象北京沒有吧?」而大陸各省官方採購團自2009年6月開始陸續來台,2009年總採購金額達180億美元,2010年截至10月底來台採購金額達到200億美元,被解讀為這一波波的銀彈,來自大陸官方,是宣傳攻勢,是經濟統戰;開放大陸民眾來台旅遊之後,陸客出手豪爽,消費力驚人,也普遍被認為這些有能力出國旅遊的都是當官的,才會如此有錢,一般平民還是很窮苦的。隨著整體經濟的發展,民間的財富也會普遍水漲船高,但卻被解讀為官方有錢,民間貧窮,這令人想起了大陸還未改革開放之時,官方對老百姓說,別看資本主義國家有很多摩天大樓,在這些高樓大廈的旁邊都是破舊的鐵皮屋。
陳光標以一個貧苦家庭的出身,賣過冰擺過地攤,靠自身的勤奮與努力,也藉著大陸經濟崛起的東風,才42歲身家就達50億人民幣,不僅四處高調行善還表示死後要捐贈全部財產,這原本是一個讓台灣看見大陸民間真實成長的例子,同時也可藉此瞭解大陸人不怕張揚的社會氛圍以及大陸慈善體系的運作,何以陳光標會選擇這樣誇張但卻是直接有效的濟貧方式,但台灣輿論卻僅聚焦在他的方式的高調與張揚之上,逼得陳光標在媒體鏡頭面前「演練」一番,以雙手贈上紅包並且一鞠躬。如此一來,台灣人的「自尊心」再次得到滿足,你看,我們教會了大陸人「尊重」這兩個字怎麼寫,然而,台灣也再次失去了一次深度瞭解大陸的機會。
其實,台灣各界對大陸並非「無知」,而是不願意接受,昔日的「窮親戚」如今不窮了,比我們有錢了,還帶著現金來撒了,情何以堪。報載「獲贈」的縣市政府中新北市、桃園縣認有治安疑慮且觀感不佳予以拒絕,然而,實際接受媒體採訪的貧困戶大多表示,有機會收到萬元紅包會很高興,能解決實際問題,沒有所謂「觀感不佳」的問題。有位大陸朋友說,陳光標的舉動在台灣引起這麼大的爭議,「大概是台灣人只有一點自以為比大陸人有錢的可憐自傲,陳光標此舉是粉碎了他們的這點自傲吧?」
換個想法,如果陳光標堅持在大陸的方式堆一堵「錢牆」,而不是為了台灣部分人士的觀感改砌「紅包牆」,台灣民眾正好有機會可以看看真實的、張揚的、勤奮的大陸。
______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