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applebread
Major Member
 
applebread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Feb 2006
文章: 240
引用:
作者MrHermes
那... 用電腦接電視螢幕播放該用多少fps 呢?


一樣是24fps

來源訊號是重點

電視目前接纜線的進來的大多是29.97fps

我拿百度的說法比較清楚
http://baike.baidu.com/view/115294.htm

------------------------------------------------------------------

眾所周知,幀率只要達到24fps就達到流暢,電影就是按這個標準執行的。但是考慮到交流電頻率50或60Hz,電視標準制訂者確定了25或30fps的幀率。如果電視機採用逐行掃瞄,每秒掃瞄25或30幀行不行呢?理論上可以,但實際不行。原因在於,在電子束的照射下,CRT的螢光粉會立即發光,但只要電子束一離開,幾乎瞬間就會暗下來。人眼雖然看不到這麼明顯的變化,但仍然會有亮度衰減的感覺。可以想像,如果採用30p掃瞄方式顯示,當電子束從屏幕的上半部分移到下半部時,屏幕上半部分的亮度就有了可以觀察到的衰減,於是畫面下半部分顯得更亮。這只是一個瞬間,事實上最亮的部分(當然就是電子束剛經過的區域)會不斷移動,從而產生閃爍現象。這種現象你也見過,就是在電視上看見CRT電腦顯示器那種感覺。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最佳的辦法是加倍刷新率,改成60p掃瞄,將每幅畫面掃瞄2次,因為在60 分之一秒內,人眼能感覺到的亮度衰減就很小了。可是這樣做,單位時間內掃瞄的總行數會加倍,那麼水平掃瞄的速度就要加快。如此一來技術要求就會過高,以當時的條件做不到。於是標準制訂者想到了一個折衷的辦法,先花60分之一秒掃瞄奇數行(上場),然後再用後60分之一秒掃瞄偶數行(下場),兩者互補成完整的畫面。雖然掃瞄下場時,上場的亮度衰減了,但是由於亮暗的部分交織在一起,反而不易察覺。
  (注:後來都實現了,幾年前的CRT顯示器刷新率普遍達到85Hz,有的甚至達到120Hz,某些電視機也能進行逐行顯示。)
  發展到固定像素設備(如液晶、等離子等),因為所的點都是同時發光,且光度始終固定,不存在CRT遇到的相關問題,所以現在的一些平板電視能支持24p顯示,而以前CRT是不可以的。

-------------------------------------------------------------------------

但動畫其實只要24fps就可以流暢了,但要在電視播出必須要達到29.97fps的效果
所以必須在各張中間插入格數以達到效果
結果就是各位看到的殘影
就動畫片,嚴格來說,把29.97fps換成24fps就像是在『還原母片』一樣
因為母片並沒有中間插入的殘影
但要完整的還原成母片是不可能的,因為轉檔就會有畫面流失

嘛,轉檔地獄無限深,要瞭解原理的話有很多東西要學
如果有那麼簡單,世界上很多人就可以躺著睡覺了

當然,如果不在意那一點點畫質的話,就轉rmvb或是買顆硬碟吧
畢竟不像學生時間多,學這個也賺不了啥錢,頂多興趣
舊 2011-01-27, 02:38 AM #18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applebread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