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晚年對所謂五族共和的批判
三民主義中,第一為民族主義。欲言此主義,當回溯武昌革命以前,其時漢族受治於滿人,土地全被佔據,二百餘年中尊韃子為皇帝。韃子者即滿洲人也,或亦稱為韃虜。初人關時,亦多有起而與抗者,卒以絀於實力,遂至失敗。揚州十日之慘殺,真痛史也!
自是而後,滿人日施其壓制手段,愚民政策,人民乃漸忘亡國之痛,甘心服從。自餘提倡革命以來,人心稍稍感動,民族主義漸次膨脹,一般志士遇害頗多,殺一人復生十人,殺十人復生百人,由是革命思潮震盪全國,直至武昌起義始將滿人推翻,光覆漢族。然則時至今日,民族主義可以不言乎?未也。前者滿人以他民族入主中國,僭稱帝號,故吾人群起革命。
今則滿族雖去,而中華民國國家尚不免成為半獨立國,所謂五族共和者,直欺人之語!蓋藏,蒙,回,滿皆無自衛能力。發揚光大民族主義,而使藏,蒙,回,滿同化於我漢族,建設一最大之民族國家者,是在漢人之自決!
若不及今振拔,將來恐將流為他國奴隸。而振拔之責任,尤為軍人是賴。軍人者,擁護國家者。故須將中華民國國家臻進於獨立之地位,然後民族主義始為圓滿解決。否則滿族雖已排斥,代滿族而起者,虎視耽耽,正覆繁多,其結果將如緬甸之征服於英國,安南之吞併於法國,是則大可憂也。
吾國今日所以墮落於半獨立國之地位者,追原禍首,其咎在滿人!
彼滿人固最富於民族思想者,種種政策無非壓抑漢人,因漢人之文明智識皆在其上,深恐漢人果佔優勝,必為其害。滿人中有端方者,常言“寧可送與朋友,不可給與家奴“,彼蓋以朋友比外國,以家奴比漢人。故在滿清時代,凡割讓土地,喪失國權之事甘心為之,絕無顧忌。直至革命以後,滿清雖已推倒,而已失之國權與土地仍操諸外國,未能收回。以言國權,如海關則歸其掌握,條約則受其束縛,領事裁判則猶未撤銷。以言土地,威海衛入於英,旅順入於日,青島入於德。德國敗後,而山東問題尚覆受制於日本,至今不能歸還。由此現象觀之,中華民國固未可謂為完全獨立國家也。吾人若以救國為己任,則仍當堅持民族主義,實行收回已失之土地與國權,始能與日本,暹羅同為東亞之獨立國。勿謂滿清已倒,種族革命已告成功,民族主義即可束諸高閣也。
看到沒有,孫中山先生絕對是一大沙文主義憤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