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停權中*
|
引用:
|
作者holmes2010
這個系統本來是古巴比倫人的,用陽曆的羅馬人不需要。
從技術上講,這個系統跟中國的「節氣」是同樣的目的,當曆法的設計不能使日期精確的標示季節時,用一個附加的刻度來補充。
(中國的傳統立法是陰陽合曆,有閏月,日期對應實際節氣有一個月的變動範圍,不夠精確,如果是純陰曆29.5*12=354天/年,一個日期原來是夏天,10幾年後就是冬天了)
中國的天文臺現在還會公佈農曆節氣交節的時間,精確到秒。
星宮的分界也一樣,用現代天文學的角度看,其本質就是從某個點(例如夏至)開始,地球
公轉相位在30度,60度,90度.....的具體時間.
現在通用的曆法是陽曆的一種,日期跟回歸年大致吻合,所以星宮的範圍可以用日期來標示.
但也只是「大致」,因為還有閏日擾動的因素, 有些年份之間會差到兩天, 即使是在同一天,嚴格的說,也要看那一年的分界在幾點幾分幾秒......
|
我第一個想到的是二十四節氣的問題
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
以後以黃經來看也不準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