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立占 長
*停權中*
 
立占 長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Jan 2011
文章: 0
引用:
作者平東素谷酒
偽裝站長的差多了
就一個台灣龍天人



最近國產絲帶已經瓜熟蒂落,其實看到圖片我一點也不驚訝,因為我早就知道中國在研究這個類似的隱形戰鬥機 F22的!本人酷愛軍事,對於中國第一架隱形戰鬥機當然研究有加!雖然沒有設計師那樣的眼光,但看了那麼多年的洋人飛機,對飛機也略懂一二!

這次絲帶的大洩其實並不意外,飛機早晚要出來,不可能永遠藏在機庫裡!

言歸正傳,先前我一直認為中國的絲帶機肯定在設計上要超越的T50和F22的,應該是吸取兩機設計的精華,這次看來確實沒錯!

國產絲帶的外形類似美國 F22的,但是空間比F22的更大,發動機沒有像SU27那樣分列式,而是類似 F22的那樣並列在一起,隱形效果肯定比的T50要好的多!

但是隱形效果好的代價必然是機動性不如的T50,F - 22戰鬥機的隱形性能很好,但是機動性不如的T50,T50磁帶採用全動 V形垂尾,所以,在垂尾設計上美國 F22的落後於的T50,中國的絲帶當然選擇的T50的整體式垂尾,優點是這樣設計的垂尾面積大大縮小,不但氣動性能更好,而且抗雷達探測性也大大提高!

其次,國產絲帶的機身十分長,而尾噴口又設計的十分靠後,很多人認為沒有採用類似 F22的的設計,其實大錯特錯了!國產絲帶的發動機按裝位置是在機身中後部,後面很長的距離到噴口其實正好起到降低紅外特徵的要求,美國 22層的扁噴口看似漂亮,實際上付出的代價是損失推力能量,如果你把你的汽車或摩托車的排氣管用錘子砸成扁方形,你就會明白動力損失多少,是不是沒力了?

F22的設計的扁口,還用垂尾遮擋噴氣口,目的是為了降低紅外特徵,但是發動機噴出的溫度如此之高,擋能擋的住嗎?中國的熱傳感器不是吃素的!除非你噴出來的氣溫度和空氣一樣高!

國產絲帶的發動機噴口在機身內部,通過一段管子再排出,可以大大降低紅外特徵,特別是這個機內的管道採用耐高溫材料,同時混合空氣以後冷卻噴流,從尾部噴出時溫度已經不高了,紅外特徵方面已經滿足要求,可以說發動機噴口的設計除了不如美國 F22的美觀,性能是超越22層的,如果單純為了漂亮,中國的發動機尾噴口完全可以設計荷花形狀嘛!更何況後部的噴口可以矢量運動,沒有高溫高壓的束縛!這些只是我聽一個朋友說的!

國產絲帶之所以加長機身,不就是為了提高空間,降低發動機噴流溫度,提高載彈量嗎?

由於掌握了22層的設計精髓,又掌握的T50的設計方針,國產絲帶設計師經過權衡利弊,最終選擇了中間道路,吸取兩機優點,用22層的外形,改進成的T50的高機動性外形,將其合成起來,做到天衣無縫!中國航空工業如此巨大進步,特別是在嚴重軍事封鎖的前提下,創新能力之強,設計水平之高實在是可喜可賀!不容易啊!60年發展!

說到機身設計,其實鴨翼的優點比水平尾翼強,水平尾翼產生的負升力,鴨翼產生的是正升力,所以鴨翼的面積設計的更小,更利於隱形!而且機動能力更高!所以選擇鴨翼,特別是隱藏式鴨翼確實是進步!誰都無法證明巨大的水平尾翼比巧小的鴨翼雷達發射面小!而美國 22層的水平尾翼面積就比國產絲帶大近一倍,雷達反射面積也大,很累贅,超音速巡航時影響很大,美國設計師很無奈,只能將水平尾翼和主機翼藕合在一起,這樣做的結果就是水平尾翼降低了空氣阻力,但同時也降低了機動時所需要的能量,哪怕這降低的能量僅僅是12%。

說到主機翼,現在誰都知道,絲代機的機翼比三代機更薄,這樣設計有利於超音速巡航,國產絲帶的設計比F22的和的T50還要薄,至少薄4厘米,看樣子超音速巡航完全沒問題,目前來看,太行發動機就是為它準備的,之所以如此時間跨度,恐怕與軍方的高要求不無關係!如果僅僅是SU27發動機,中國軍工完全可以很快仿造出來,更何況有全套圖紙,要技術有技術,要資源有資源,要人才有人才,要錢有錢!我認為太行發動機的設計要求和推力肯定大大超越SU27的發動機,要求越高,則研製難度和週期越長,光是發動機試驗這一項就達 8年!

目前來看,整體式風擋中國完全可以製造出來了,在這方面應該是除美國外第二個掌握技術的,相信巴基斯坦和委內瑞拉的F16整體式風擋已經被中國研究吃透,在電子設備方面,國產絲代早就在蛛海航展時期就展示了整體液晶顯示方式,說明了中國的電子技術已經領先俄羅斯至少10年,一旦此機在若干年後大批建造並服役,則中國空軍戰鬥機獨霸一方,航空工業首次超越俄羅斯,大飛機,戰略轟炸機等都不在話下,中國將繼美國俄羅斯之後第三個擁有四代機的國家。

試想一下,成百上千的絲代機出現在祖國領空,巡邏在釣魚島上空,那是多麼的驕傲和自豪!我們也有隱形機啦!
舊 2011-01-14, 10:52 PM #4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立占 長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