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和創辦人平可夫今日表示:成都132廠12月亮相的四代機是真實的。他表示:這一次中國
航空工業集團的文宣並未對這種飛機的亮相作出嚴格限制。
平可夫認為:這是相當成熟、有創造力的設計,成都132廠是成功者,具備了真正的實力,
勝利者是不應該受到批評的(斯大林)。
平可夫認為四代機的出現,徹底結束了中國戰鬥機工業的仿製時代,開始成為世界航空工業
的重要一極。他同時再次嚴厲批判了瀋陽飛機公司克隆Su33、Su27UBK的做法,認為需要
向成都學習。“前者的做法,造成了十分惡劣的國際影響,葬送了已經脆弱的俄中軍事合作
關係,而且沒有必要”。平可夫表示。
“成都四代機的全動式垂直尾翼、切面全動式三角翼、邊條的設計,促使中國四代機具備了
空前的機動性,尤其是橫向機動性、低速機動性、低空機動性,這為彌補缺乏矢量推進發動
機技術的不足,作出的補償。但是前翼在一定程度上犧牲了隱形性,儘管如此132廠是務實
的,在隱形材料技術達不到F22的標準的情況下,以高機動性獲得某種補償,這樣的設計是
合理的”。平可夫表示。
平可夫認為高度值得注意的是殲20試驗機使用了國產的發動機,沒有加裝矢量噴管,證明
WS10得到了認可,也是國際航空史上的創舉,新飛機在試飛階段使用新發動機。
平可夫表示:大型化的機身設計,主要是加長內置式彈倉的需要,這樣J20實際上是多用途
戰鬥機的概念,在加裝空中加油管之後,有能力以遠程巡航導彈攻擊關島的目標。同時未來
換裝大推力發動機時候,後部機身還需要適當擴大,以容納更大的風扇,因此這一設計也擁
有一定的道理。
但是平可夫認為無論是隱形性、還是巡航速度上,四代試驗機無法達到美俄四代機的標準,
是典型的“具有中國特色”的四代機。依照J20的空重和中國產發動機的加力推力,目前的
J20要達到超音速巡航能力是不可能的,同時也沒有矢量推進技術,僅此一項,就不是西
方、俄羅斯四代機的標準。此外早已立項的有源相控陣雷達的研製時間尚需要至少7、8年以
上。J20的試飛機也沒有裝備矢量推進噴管。
儘管如此,平可夫認為通過大約10-15年的努力,在15000公斤加力推力的大型渦扇發動機
(關鍵是材料)、有源相控陣雷達裝備J20之後,J20完全有能力達到俄美四代機的標準,
在機動性方面甚至更好。
http://www.kanwa.com/mrdt/showpl.php?id=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