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ster Member
|
引用:
作者LittleJohn
補充另一個說法,是說當美日正面衝突,尤其是美軍大舉反攻一直到收復菲律賓的階段,
已經有很多日本陸軍大將回頭勸長官先停戰,而且當時在大陸佔據的地點也開始採去守勢。
因為最瞭解戰爭的人正是那些揮兵攻擊中國各地的將領、高階軍官,同時他們也擁有第一手的情報。
他們心裡的算盤是先到這裡就好,畢竟美軍越逼近日本本土,在中國的日軍能獲得的支援越少。
此外,國軍從美軍、英軍取得的物資武器威脅性,也讓日軍越來越保守。
一邊是撐過來了,信心增加了。一邊是越打越保守,危機感越來越重。
所以我想基本上投降和解的念頭應該只有汪精衛那個時期,後來一些勝仗,也讓國軍自信慢慢找回來。
所以等人來救你,前提是你也要撐下去。如果不把日軍牽制住,
恐怕戰爭後期日軍在面對美軍甚至是俄軍的實力還很紮實,老蔣被找去參加開羅會議也不是沒有原因的,
我倒有個感想,從第一個不平等條約...
|
最諷刺的卻是,當初主戰最力的也就是這些陸軍將領…。讀天皇的回憶錄就很清楚了,雖然他或許說的比較選擇性,只說對自己有利的(誰不會呢?),不過看完之後我還是有點同情他。
__________________
簽名檔真是礙眼…還是讓版面乾淨點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