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stephane
Major Member
 

加入日期: Jan 2006
文章: 234
引用:
作者T9899
兄台似乎很不贊同這樣的民主,那依同樣標準,美加民主是不是好些
而且他們人民有很在乎公投權的行使嗎?如果多數人民要求,難道不能反應在國會席次或當選政客身上?

抱歉我沒寫清楚,我主要想表達的是, 民主的理論與實踐,本身有很多破綻與問題,歐洲模式與美加模式都有相同問題. 理論上, 直接民主「應該」是最民主的方式, 比「間接民主」要有正當性得多, 但是在德國、法國, 都看出他們的尷尬與虛偽。他們不敢採用直接民主的公投, 而是採用國會的間接民主。為什麼?因為他們深知,直接民主會破壞他們政治菁英的利益, 破壞菁英的政治壟斷權力。所以乾脆用各種手段, 剝奪人民的直接參政權. 這還是民主嗎?不是。可見民主云云, 不過是另一種壟斷權力的論述罷了。美國也沒有聯邦公投,總統甚至不是直接民選, 也可看出他們對直接民主的迴避。而且美國民主, 理論上是要監督政府, 替人民看管荷包的. 可是結果呢 ? 美國國債債臺高築,向中國人借錢打仗;美國國會放任對於銀行業的監督, 世界金融危機由此而生;現在又要狂發美元。美國國會不但沒有監督, 反而是幫凶。美國人民的財富, 世界人民的財富, 就在美國國會的監督下, 揮霍了,消失了。民主的真諦是如此嗎?
然而, 直接民主也非常危險,直接民主又怎麼樣? 直接民主的民意是可以鼓動的, 是可以製造出來的, 是可以用激情影響的。直接民意云云, 也不過是一時情緒的反應,是虛妄的, 不見得都正確. 爽就爽在投入票櫃的那一剎那, 但對於長治久安來講, 有時候非常有害. 歐盟憲法一被否決, 歐盟制度等於癱瘓了好幾年, 那幾年一直沿用決策過程非常複雜的尼斯條約體制. 再加上各國利益不一致, 步調不一致, 各懷鬼胎互相打壓, 美國又從中分化新歐洲與舊歐洲, 結果很多事情沒辦成。歐洲自己的伽利略衛星定位, 亟待改革的歐元, 各國的國債正確計算制度...等等, 通通擺爛, 現在幾乎弄到不可收拾.
美國公投像是地方政客在發牢騷,辦家家酒。法國公投是真正在召喚強人, 希望強人解決困難。法國公投只有總統能發動(大家都知道人民推動公投的機會,微乎其微), 國會無從置喙,真的是心念起伏胸中, 邦國興衰一身。人民不是在自己判斷, 而是被總統帶領著,來做判斷。總統憑一己的智慧與勇氣,或權謀與投機,事先設定好議題,然後他帶領人民,在「是」的選項上,幫總統背書。那張「是 oui」投下去,其實不是投政見(這成分很微薄),而其實是在信任總統的個性與魄力。總統只獲得當選的選票還不夠,他必須在關鍵時刻,展現強人的魅力,讓大家有信任感,而透過公投,拿到強人的全副授權,來大刀闊斧做事。法國的安危,法國的民主,就這樣靠強人來拯救。戴高樂是就是這樣的一位強人,他也是使用公投最多也最成功的總統,包括最後一次他下台的公投,也下台的漂亮,人民永遠感念他。其餘總統多是東施效顰。你說法國人重不重視公投?不很重視,但也很重視。這並不矛盾,不很重視是說,選你當總統,就是要你去做事,雞毛蒜皮的事,或本來就對的事,去做就是了,弄什麼公投。小事弄公投,只是權謀算計擴權而已,2005年席哈克歐憲公投就犯這樣的算計錯誤(他想累積聲望選連任總統)。但若國家有存亡大事,公投就很受重視,這時法國人會出來信任這位強人總統,強人國王,強人皇帝。只有強人全副授權(或稱開明專制,其實已相差不遠)才能救民主,這是法國公投民主的矛盾之處,也是西方公投民主不能解決的難題。
舊 2010-12-08, 11:22 PM #33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stephane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