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J6EJXJ4BP6
誰說的...
明朝就是被流寇滅亡的->李自成
此外...難道大家都忘記吳三桂了!!!
吳三桂不開關今天不會有清朝
話說我們好像都離題了 
|
要不要先再重讀一遍明亡給流寇的原因?
一是有滿清的牽制, 二是朝廷剿撫不定的政策(張獻忠便曾叛降二十餘次), 更重要的是明朝其實是忙於災荒和白銀不足, (不是沒有白銀), 因明朝中葉以白銀為本位, 明朝的滅亡不是簡單的政治問題, 還牽涉到經濟問題, 就是貨幣流通不足, 除一部份的白銀給民間私藏, 餘下的白銀根本不夠用, 支持不了當時的經濟體系。
明末的軍隊, 戰鬥力最強的有三支, 第一是關寧鐵騎(使用三眼火銃的騎兵, 三發後將幾十斤的槍柄倒拿作大棒使用), 第二是秦兵(來自陝西榆林, 世襲職業軍人, 男女老幼都能打, 李自成曾率軍攻榆林, 以一縣之力, 戰鬥12晝夜, 城中數萬人無一人投降, 婦女英勇戰死的就達數千人, 李自成最後無功退走), 第三是天雄軍(全是父子兄弟朋友關係, 十分團結故不會出現兵敗如山倒的局面, 一人死會有一百人替你報仇, 所以是越戰越勇的, 曾以二萬人斷糧三天對上二十萬的流寇而戰勝)。
明末幾名帶兵的(戰略大師孫承宗不計)如曹文詔、洪承疇、盧象昇(領天雄軍)、陳永福(李自成的一隻眼就是輸給他的)、左良玉、孫傳庭(一個傳奇的文人, 前半生從沒打過仗和帶過兵, 但一出手高迎祥雖帶著主力部隊但就死在他手裡, 他領秦軍)、吳三桂(領關寧鐵騎)等, 大部份都曾經打的流寇滿地跑, 當時可以說是能人輩出的。
另外是吳三桂開不開關, 滿清要打入關內只是時間的問題, 以當時形勢, 從其它關口或是缺開城牆進入還不是一樣容易, 就是怕吳三桂(關寧鐵騎)抄他們的後路吧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