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停權中*
|
環渤海新聞網消息(記者趙立峰)“連鎖”,“典當”,“修車”... ...近日,記者在唐山市區街頭走訪時發現,帶有繁體字的招牌,廣告牌比比皆是。
在華巖北路上,分佈著 10多個修理攤點,他們的招牌上大多寫著“修車”,“修鎖”等不規範的漢字。記者在市區幾條街道轉了一圈,發現幾乎所有的街道上都存在著濫用繁體字現象,街道兩側的賓館,茶社,當舖,珠寶店,裝裱店等都能看到繁體字廣告牌,諸如“典當”,“珠寶”,“風格”,“麗嬰房“等等,問題嚴重的道路上什至能找到百餘個有繁體字的****招牌,特別是一些地產項目圍擋****上則更是能見到頻繁出現的繁體字。
當被問及為什麼喜歡在店牌中使用繁體字時,一些店主表示不知道不能使用繁體字,看著其他人用,所以自己也用。還有一些店主覺得繁體字字體看起來比較美觀,能夠吸引人。建設路旁一家賣服飾的老闆說,店名必須標新立異才能吸引顧客的眼球,這些字體能讓人感覺很時尚很高檔。
商家的****招牌作用就是宣傳自我,擴大影響,但使用繁體字則可能會適得其反。如果繁體字使用過多,過濫,很多人看不明白商家的招牌,廣告,就很難達到宣傳和擴大影響的效果。記者隨機採訪了一些市民,當記者指著街頭一些生僻的繁體字問該怎麼念時,還真難倒了不少市民,大多數人只能靠猜測勉強讀出。他們認為商家要有熱情,周到的服務,才能讓顧客感覺貼心,放心。如果招牌中出現過多的繁體字,則會讓人產生一種莫名的“生疏感”,而且這種距離會讓人覺得不太舒服,會對消費者購物慾望產生影響。一位市民指著一塊招牌對記者說:“都猜不出這家店是賣什麼的,怎麼可能進去買東西呢?”
事實上,使用繁體字所帶來的問題還不僅僅是這些。記者在新華道上看到,一家西餅店懸掛的招牌寫有“糕點”,其中“點”字就為繁體字,很是醒目。記者隨機採訪了一名從旁邊經過的小學生,問他牌匾上的字是否認識,這名小學生仔細看了看,撓了撓頭說只認識簡體字,“繁體字老師沒教過”。一些中小學教師和家長表示很是憂慮,街頭出現過多的繁體字會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有些孩子會覺得好玩而模仿,這會誤導中小學生。
針對街頭廣告用字出現的這些現象,一些市民認為,當今社會發展步入快節奏的時代,用簡化字代替繁體字會使交流更方便,快捷,這是符合客觀實際的一種變化。而一些商家一味追求“復古”,這並不是一種好現象。還有的市民認為,我國現在用的是簡體字,每一位中國人都應當給予足夠的尊重。此外,戶外****是一個城市的門臉,最能反映一個城市物質和精神文明的程度,所以不應出現不規範的字體。
對於漢字的規範使用問題,國家早已出台了相關規定。2001年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規定,公共場所的設施用字,招牌,廣告用字應當以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即規範漢字為基本用字。只有六種情形可保留或使用繁體字,如文物古蹟,姓氏中的異體字,書法,篆刻等藝術作品,題詞,招牌的手寫字以及出版,教學,研究中需要使用的和經國務院有關部門批准的特殊情況。而招牌中出現繁體字,則必須是名家題款,並在招牌上落款才算規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