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LittleJohn
曹操挾天子令諸侯,曹丕竄漢。司馬懿、司馬師把持曹魏政權,後續司馬炎篡曹魏國號晉。
有細看中國歷史的人會發現,就算是天子與諸侯都會尊重或者忍耐整個龐大的文官體制對於政府的影響力。
曹操挾天子理由薄弱,就被各路人馬相爭形成三國之勢,直到西晉才結束三國局面。
還有中國各朝的統治者尤其是初期的,甚至像明朝從開國到滅亡,昏君不多,無道的有幾個。
從很多歷史紀錄裡,文官對於皇帝的制約力不可小覷,英明的像是唐太宗還會怕魏徵(也是尊重和忍耐)。
因為讀書人無論有無官職,只要在民間有清名,對於政府、學術界的影響力是其他國家很少看到的。
這些讀書人在不斷的朝代更迭中,總是能很快的幫助(也可說是助紂為孽)軍事政府穩定下來。
好處是戰爭結束之後,文官體制能夠儘速讓局面冷卻,官民軍能夠穩定局勢讓生民不再塗炭。
我對日本的幕府研究很少,但是有不少掌權者甚至週邊的親信...
|
我覺得說到文官體制對於中央政府的影響這段是倒果為因
是因為有了中央集權才有了文官體系
而且說到文人的名聲對於政府的影響在宋代達到最高
明清的讀書人地位是完全不如宋之前的
中國的例子算是特例
建議不要以中國觀念看待
叫武士也不見得就是這些人只會打仗
武士中也有不少精於行政事務
武士只是一個階級名稱.跟文人階級都是一樣的
況且天皇不能取代的原因除了權力上的平衡之外
另一個原因是正統性
就如中國皇帝就會說是文曲星或是紫微星轉世
但天皇號稱是天照大神的後裔
你砍了天皇.自己要用什麼名義宣稱正統性(我是天照大神的私生子???)
轉世這套觀念在日本可不流行
就算諸葛亮在世出在日本...也沒啥可能取代天皇
天皇是否能透過中國那套文官體系能被取代
個人覺得毫無關係